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危机与危机决策 | 第12-17页 |
2、 认知、风险认知与认知偏差 | 第17-20页 |
(四)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20-21页 |
2、 案例研究法 | 第21页 |
3、 对比研究法 | 第21-22页 |
一、 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内涵特征与分析框架 | 第22-34页 |
(一) 危机与危机决策 | 第22-29页 |
1、 危机 | 第22-26页 |
2、 危机决策 | 第26-29页 |
(二) 认知、风险认知与认知偏差 | 第29-32页 |
1、 认知 | 第30页 |
2、 风险认知 | 第30-31页 |
3、 认知偏差 | 第31-32页 |
(三) 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分析框架 | 第32-34页 |
二、 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 | 第34-42页 |
(一) 危机信息搜集阶段的认知偏差 | 第34-37页 |
1、 启发式认知偏差 | 第34-36页 |
2、 情境依赖性偏差 | 第36-37页 |
(二) 危机信息整理阶段的认知偏差 | 第37-38页 |
1、 框架效应 | 第37-38页 |
2、 过度自信 | 第38页 |
(三) 危机信息评估阶段的认知偏差 | 第38-39页 |
1、 归因偏差 | 第38-39页 |
2、 自我实现 | 第39页 |
(四) 危机信息共享阶段的认知偏差 | 第39-42页 |
1、 群体盲思 | 第39-40页 |
2、 群体极化 | 第40-42页 |
三、 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5页 |
(一) 危机情境:影响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客观因素 | 第42-47页 |
1、 危机的特殊属性 | 第43页 |
2、 危机的信息流 | 第43-44页 |
3、 决策者的应激反应 | 第44-47页 |
(二) 个体危机决策者:影响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主观因素Ⅰ | 第47-51页 |
1、 危机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 第47-48页 |
2、 危机决策者的风险承担倾向 | 第48-49页 |
3、 危机决策者的选择性知觉 | 第49页 |
4、 危机决策者的认知策略与方式 | 第49-51页 |
(三) 集体危机决策者:影响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主观因素Ⅱ | 第51-55页 |
1、 集体性质 | 第51页 |
2、 权力本位倾向 | 第51-52页 |
3、 搭便车倾向 | 第52-53页 |
4、 集体内部信息流通 | 第53-55页 |
四、 危机决策者认知偏差的纠正策略 | 第55-61页 |
(一) 静态纠正策略 | 第55-58页 |
1、 强化自身素质,提高成员认知能力 | 第55-56页 |
2、 优化成员结构,促进成员的多样化 | 第56-57页 |
3、 健全协调机制,提高集体认知水平 | 第57-58页 |
(二) 动态纠正策略 | 第58-61页 |
1、 危机信息搜集阶段偏差纠正策略 | 第58页 |
2、 危机信息整理阶段偏差纠正策略 | 第58-59页 |
3、 危机信息评估阶段偏差纠正策略 | 第59-60页 |
4、 危机信息共享阶段偏差纠正策略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学术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