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动因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一)学术著作及其重要理论观点 | 第14页 |
(二)学术论文及其观点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视角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唯物辩证法 | 第16页 |
(二)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三)归纳演绎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 | 第18-26页 |
2.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概要阐释 | 第18-22页 |
2.1.1 理论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 | 第18-20页 |
2.1.2 科学社会主义内容解读 | 第20-22页 |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涵阐释 | 第22-26页 |
2.2.1 理论自信的含义 | 第22-24页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 | 第24-26页 |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挑战 | 第26-34页 |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前提基础 | 第26-30页 |
3.1.1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自信提供了思想基础 | 第26-28页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 第26-27页 |
(二)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使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现实 | 第27-28页 |
3.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自信奠定了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理论自信夯实了实践基础 | 第29-30页 |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现存挑战 | 第30-34页 |
3.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 | 第30-32页 |
(一)时代主题转换和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 第30-31页 |
(二)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 | 第31页 |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舆论媒体领域被边缘化的倾向 | 第31-32页 |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接受着实践考验 | 第32-34页 |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严重威胁 | 第32页 |
(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巨大冲击 | 第32-33页 |
(三)党内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问题的严重危害 | 第33-34页 |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路径 | 第34-49页 |
4.1 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 第34-38页 |
4.1.1 高度认识思想理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第34-36页 |
4.1.2 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 | 第36-38页 |
4.2 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 第38-41页 |
4.2.1 准确把握坚定理论自信的“三个基础” | 第38-40页 |
4.2.2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40-41页 |
4.3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 第41-45页 |
4.3.1 正确处理好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 | 第41-43页 |
4.3.2 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 | 第43-45页 |
4.4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 第45-49页 |
4.4.1 科学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 第45-47页 |
4.4.2 极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第47-4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9-51页 |
5.1 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49-50页 |
5.2 本文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