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文所做工作及论文内容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1-14页 |
2.1 系统总体目标 | 第11页 |
2.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第11-13页 |
2.3 系统总体流程 | 第13-14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第14-30页 |
3.1 服务器管理模块 | 第14-18页 |
3.1.1 服务器通信协议报文结构 | 第14-15页 |
3.1.2 注册信息管理 | 第15-16页 |
3.1.3 KEPPALIVE连接 | 第16页 |
3.1.4 显示信息查询 | 第16-17页 |
3.1.5 报警信息处理 | 第17页 |
3.1.6 系统服务器设计 | 第17-18页 |
3.1.7 站点管理 | 第18页 |
3.2 客户端管理模块 | 第18-23页 |
3.2.1 WCF客户端的开发 | 第18-19页 |
3.2.2 服务器端数据库访问 | 第19页 |
3.2.3 用户登录及用户权限设置 | 第19页 |
3.2.4 LED显示屏的静态参数录入 | 第19页 |
3.2.5 显示内容编辑 | 第19-20页 |
3.2.6 显示方式控制 | 第20-22页 |
3.2.7 状态自检设置 | 第22页 |
3.2.8 数据上传 | 第22-23页 |
3.2.9 LED显示屏状态数据查询 | 第23页 |
3.3 物联网网络协议层管理模块 | 第23-24页 |
3.3.1 显示信息下发 | 第23页 |
3.3.2 控制命令字传输 | 第23页 |
3.3.3 节点注册信息获取 | 第23页 |
3.3.4 节点报警信息处理 | 第23-24页 |
3.3.5 物联网中节点组网形态建立 | 第24页 |
3.4 硬件架构管理模块 | 第24-29页 |
3.4.1 系统中心节点软硬件设计架构 | 第24-25页 |
3.4.1.1 硬件架构 | 第24-25页 |
3.4.1.2 软件架构 | 第25页 |
3.4.2 系统路由软硬件设计架构 | 第25-27页 |
3.4.2.1 硬件架构 | 第26页 |
3.4.2.2 软件架构 | 第26-27页 |
3.4.3 系统终端节点软硬件设计架构 | 第27-29页 |
3.4.3.1 硬件架构 | 第27-28页 |
3.4.3.2 软件流程 | 第28-29页 |
3.5 信息查询 | 第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系统的实现 | 第30-42页 |
4.1 系统环境搭建 | 第30页 |
4.2 系统通信协议数据流分析 | 第30-32页 |
4.2.1 请求更新单页显示内容数据流分析 | 第30页 |
4.2.2 请求更新多页显示内容数据流分析 | 第30-31页 |
4.2.3 请求滚动显示单页频率参数设置数据流分析 | 第31页 |
4.2.4 请求更新显示间隔设置数据流分析 | 第31页 |
4.2.5 请求LED显示亮度参数设置数据流分析 | 第31-32页 |
4.2.6 请求中心节点上报节点运行状态数据结构数据流分析 | 第32页 |
4.2.7 请求中心节点注册数据结构数据流分析 | 第32页 |
4.3 关键模块的实现 | 第32-39页 |
4.3.1 高速公路LED显示浏览模块 | 第32-34页 |
4.3.2 节点注册模块及下线模块 | 第34-36页 |
4.3.3 数据内容下发 | 第36-38页 |
4.3.4 系统后台管理界面及客户端浏览界面实现 | 第38-39页 |
4.4 应用情况 | 第39页 |
4.5 系统测试 | 第39-41页 |
4.5.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39-40页 |
4.5.2 系统的测试 | 第40-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42-4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2页 |
5.2 改进方向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