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20-29页 |
2.1 企业集团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 企业集团的特征 | 第21-22页 |
2.3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内容 | 第22-24页 |
2.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定义 | 第24页 |
2.5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种类 | 第24-28页 |
2.5.1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 第24-25页 |
2.5.2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 第25-26页 |
2.5.3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 第26页 |
2.5.4 财务管理模式优缺点比较 | 第26-28页 |
2.6 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2.6.1 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 | 第28页 |
2.6.2 集中型预算管理模式 | 第28页 |
2.6.3 折中型预算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AT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 第29-40页 |
3.1 AT集团简介 | 第29页 |
3.2 AT集团的组织架构 | 第29-30页 |
3.3 AT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3.3.1 财务组织和人员 | 第31-33页 |
3.3.2 财务制度和流程 | 第33页 |
3.3.3 财务信息化 | 第33-34页 |
3.3.4 会计核算 | 第34页 |
3.3.5 资产管理 | 第34-35页 |
3.3.6 资金管理 | 第35-36页 |
3.3.7 费用管理 | 第36-37页 |
3.3.8 风险管理 | 第37页 |
3.3.9 全面预算管理 | 第37-38页 |
3.3.10 财务报告与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AT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4.1 财务管理目标不清晰 | 第40页 |
4.2 财务管理基础体系不健全 | 第40-41页 |
4.3 管理权限分配不清晰 | 第41-42页 |
4.4 财务内控体系不完善 | 第42页 |
4.5 财务分析决策体系薄弱 | 第42-43页 |
4.6 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的概念混淆 | 第43-44页 |
第五章 AT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方案 | 第44-68页 |
5.1 明确财务职能定位和管理目标 | 第44-45页 |
5.2 管理权限重划分,明确责任 | 第45-46页 |
5.3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 第46-49页 |
5.3.1 将集中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核心 | 第46页 |
5.3.2 建立资金管理平台,完善资金管理的信息化 | 第46-47页 |
5.3.3 建立预警机制,控制资金风险 | 第47页 |
5.3.4 完善流动资金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5.3.5 建立资金风险管理机制 | 第48-49页 |
5.4 规范财务管理基础 | 第49-50页 |
5.4.1 搭建财务组织架构,明确管理权限 | 第49-50页 |
5.5 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 第50-53页 |
5.6 实施SAP信息系统 | 第53-56页 |
5.7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 第56-62页 |
5.8 “业财融合”,提高分析有效性 | 第62-68页 |
5.8.1 杜邦分析法 | 第62-63页 |
5.8.2 财务指标设定 | 第63-65页 |
5.8.3 “业财融合”指标分析 | 第65-68页 |
第六章 企业集团构建财务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与原则 | 第68-72页 |
6.1 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 第68-69页 |
6.1.1 经济环境 | 第68页 |
6.1.2 企业行业特征 | 第68-69页 |
6.1.3 规模和发展阶段 | 第69页 |
6.1.4 企业员工素质 | 第69页 |
6.2 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原则 | 第69-70页 |
6.3 财务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