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地理教育在失足少年改造中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第11-12页
        1.1.1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1.2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1.3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意义第12页
    1.2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2.1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研究思路第12页
        1.2.2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1.3.1 我国的法律法规第13页
        1.3.2 教育学理论第13-14页
        1.3.3 心理学理论第14-15页
2 失足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第15-21页
    2.1 家庭的原因第15-16页
        2.1.1 家庭内部矛盾对未成年人成长不利第15页
        2.1.2 物质满足取代家庭教育第15-16页
        2.1.3 部分父母自身素质偏低,文化层次不高,教育方法失当第16页
    2.2 学校的原因第16-17页
        2.2.1 部分学校的教育偏离教育本身,片面一味追求升学率第16页
        2.2.2 部分学校开展的法制道德教育不够全面深入第16-17页
        2.2.3 学校与家庭没有很好的配合第17页
        2.2.4 部分学校缺乏对教师素养的培养、部分教师素质相对较低第17页
    2.3 社会的原因第17-18页
        2.3.1 社会上的不良文化对失足少年的影响第17-18页
        2.3.2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失足少年的影响第18页
    2.4 自身的原因第18-21页
        2.4.1 失足少年年龄较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形成第18页
        2.4.2 失足少年自身存在弱点第18-21页
3 失足少年犯罪特点的分析第21-23页
    3.1 犯罪时年龄较小、文化较低第21页
    3.2 暴力犯罪开始增多第21页
    3.3 未成年女性犯罪开始上升第21页
    3.4 犯罪手段逐渐成人化,高智能犯罪崭露头角第21-22页
    3.5 团伙犯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22-23页
4 失足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第23-27页
    4.1 全面开展法律教育第23页
    4.2 全面开展文化知识教育第23-24页
    4.3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第24页
    4.4 全面开展思想道德与情感教育第24-25页
    4.5 全面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第25页
    4.6 完善入监和出监教育第25-27页
5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作用第27-33页
    5.1 在失足少年中开设《中国地理》第27-29页
    5.2 在失足少年中开设《世界地理》第29-30页
    5.3 在失足少年中开设《旅游地理》第30-31页
    5.4 地理教育对于失足少年改造的促进作用第31页
    5.5 在失足少年中开设地理课程研究的不足第31-33页
6 失足少年教育与管理的一些思考和建议第33-37页
    6.1 失足少年教育与管理的一些思考第33页
    6.2 对于失足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的一些建议第33-37页
        6.2.1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第33-34页
        6.2.2 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第34页
        6.2.3 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并充分利用劳动技能培训作为辅助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第34页
        6.2.4 开展和加强心理矫正工作,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第34页
        6.2.5 开展间接教育活动第34-35页
        6.2.6 加强监管场所硬件建设第35页
        6.2.7 加强监管场所的软件建设第35页
        6.2.8 制度和经费保障第35-37页
结语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材料可饱和吸收器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光学太赫兹辐射技术与微纳结构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