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14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25页 |
2.1 产业结构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基本理论 | 第17页 |
2.1.2 产业结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3 国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的变迁 | 第20-22页 |
2.3.1 芝加哥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 | 第20-21页 |
2.3.2 洛杉矶用技术创新驱动城市再生 | 第21-22页 |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2.4.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特点 | 第22-23页 |
2.4.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第23-25页 |
第3章 芜湖市产业结构调整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5页 |
3.1 芜湖城市产业发展背景 | 第25页 |
3.2 芜湖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3.2.1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 第26-27页 |
3.2.2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培训壮大新兴产业 | 第27页 |
3.2.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经济发展 | 第27-28页 |
3.2.4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融合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 | 第28页 |
3.3 芜湖市产业调整的环境条件分析及存在问题 | 第28-35页 |
3.3.1 芜湖市产业调整的环境条件 | 第30-31页 |
3.3.2 芜湖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第4章 芜湖城市发展目标变迁 | 第35-40页 |
4.1 城市发展目标的意义 | 第35-36页 |
4.1.1 城市发展目标的概念 | 第35页 |
4.1.2 城市发展目标解决的问题 | 第35-36页 |
4.2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的芜湖城市发展目标变迁 | 第36-40页 |
4.2.1 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1978—1990年) | 第36-37页 |
4.2.2 上个世纪末的十年(1991—2000年) | 第37-38页 |
4.2.3 二十一世纪初(2001—2010年) | 第38-39页 |
4.2.4 2011年至现在 | 第39-40页 |
第5章 新时期芜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目标 | 第40-50页 |
5.1 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城市发展 | 第40-41页 |
5.1.1 遵循原则 | 第40页 |
5.1.2 芜湖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基本判断 | 第40-41页 |
5.2 产业结构调整下的芜湖城市发展目标 | 第41-43页 |
5.2.1 芜湖城市发展目标最终理想 | 第41-42页 |
5.2.2 城市发展目标向产业完善发展 | 第42页 |
5.2.3 城市发展目标要完善城市形态 | 第42页 |
5.2.4 城市发展目标要体现城市特色 | 第42-43页 |
5.3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目标的路径 | 第43-50页 |
5.3.1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 第43-45页 |
5.3.2 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 第45-46页 |
5.3.3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 第46-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