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内学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外学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4.2 实例研究法 | 第18页 |
1.4.3 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 第18页 |
1.4.4 归纳对比法 | 第18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运动式治理概念的出现和演变 | 第20-21页 |
2.2 运动式治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第21-22页 |
2.3 运动式治理的典型特征 | 第22-23页 |
2.4 运动式治理的运行路径 | 第23-25页 |
2.5 运动式治理政治色彩的不断弱化 | 第25-26页 |
第3章 黄山市社会治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 第26-33页 |
3.1 黄山市市情及社会治理领域相关情况概述 | 第26-27页 |
3.2 "电动车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案例分析 | 第27-30页 |
3.2.1 问题累计并形成焦点 | 第27-28页 |
3.2.2 群众呼声较高并引起关注 | 第28页 |
3.2.3 权力机构或管理部门关注 | 第28页 |
3.2.4 启动运动式治理相关工作 | 第28-29页 |
3.2.5 执行并不断调整完善运动式治理 | 第29页 |
3.2.6 取得成效及分析 | 第29-30页 |
3.3 运动式治理的优点及缺点分析 | 第30-33页 |
3.3.1 运动式治理的优点 | 第30-31页 |
3.3.2 运动式治理的缺点 | 第31-33页 |
第4章 综合运用常态化和运动式推动治理能力提升 | 第33-40页 |
4.1 针对电动车整治缺点对策建议 | 第34-35页 |
4.1.1 针对过分注重效率,导致其他方面效果的忽略这一缺点 | 第34页 |
4.1.2 针对容易形成反复性和依赖性这一缺点 | 第34-35页 |
4.1.3 针对打破原有常规管理体制,导致其他管理出现漏洞这一缺点 | 第35页 |
4.2 综合提高运动式治理和常态化治理能力的建议 | 第35-40页 |
4.2.1 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资源总量 | 第36-37页 |
4.2.2 转变观念,持续减少对运动式治理的依赖 | 第37页 |
4.2.3 构建更加合理的政府社会市场关系 | 第37-38页 |
4.2.4 依法治理,不断加强机制、制度建设 | 第38页 |
4.2.5 敢于创新,大胆借鉴他国优秀经验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读研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