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4页 |
1.2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页 |
2.1.1 产业集聚 | 第17页 |
2.1.2 城镇化 | 第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2.2.1 产业集聚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2 城镇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 国内外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 | 第21-23页 |
2.3.1 国外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 | 第21-22页 |
2.3.2 国内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 | 第22-23页 |
第3章 繁昌县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建设现状 | 第23-36页 |
3.1 繁昌县产业集聚现状 | 第23-26页 |
3.1.1 繁昌县产业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1.2 繁昌县产业集聚水平 | 第25-26页 |
3.2 繁昌县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 第26-29页 |
3.2.1 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镇交通效能有所提高 | 第26-27页 |
3.2.2 公用设施建设适度加强,城镇保供能力日益增强 | 第27-28页 |
3.2.3 住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 第28页 |
3.2.4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 第28-29页 |
3.3 繁昌县孙村镇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建设 | 第29-30页 |
3.3.1 繁昌县孙村镇产业集聚特征 | 第29-30页 |
3.3.2 繁昌县孙村镇城镇化建设水平分析 | 第30页 |
3.4 繁昌县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 第30-33页 |
3.4.1 提供城镇化的物质保障 | 第30-31页 |
3.4.2 降低城镇化的成本 | 第31页 |
3.4.3 拓展城镇化的发展空间 | 第31-32页 |
3.4.4 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 | 第32-33页 |
3.5 繁昌县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 | 第33-36页 |
3.5.1 城镇规划相对滞后 | 第33页 |
3.5.2 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 第33-34页 |
3.5.3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第34-35页 |
3.5.4 人口政策不够健全 | 第35-36页 |
第4章 繁昌县基于产业集聚的城镇化建设路径 | 第36-43页 |
4.1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科学规划体系 | 第36-38页 |
4.1.1 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城乡分布 | 第36页 |
4.1.2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规划产业分布 | 第36-38页 |
4.2 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特色竞争力 | 第38-39页 |
4.2.1 加大自主创新,提升品牌价值 | 第38页 |
4.2.2 加大自主创新,打造品牌升级 | 第38-39页 |
4.3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第39-40页 |
4.3.1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 第39页 |
4.3.2 加强构建龙头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39-40页 |
4.4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 第40-41页 |
4.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 第40页 |
4.4.2 加强绿色环境建设,提升城镇生态竞争力 | 第40-41页 |
4.5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第41-43页 |
4.5.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第41页 |
4.5.2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 第41页 |
4.5.3 出台企业扶持政策 | 第41-42页 |
4.5.4 加快人才特区建设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