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树轮重建滑坡复活的时空分布研究--以雅安峡口滑坡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树轮重建滑坡树种的选择 | 第9-12页 |
1.2.2 树轮重建滑坡复活时段 | 第12-13页 |
1.2.3 树轮重建滑坡重现期 | 第13页 |
1.2.4 树轮重建滑坡复活的空间特征 | 第13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树轮地貌学基础 | 第16-22页 |
2.1 树木的生长 | 第16页 |
2.2 年轮的生长 | 第16-18页 |
2.3 应力木的生长 | 第18页 |
2.4 树轮重建滑坡的原理 | 第18-22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域、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2-36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9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3.1.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9页 |
3.2 材料的选择 | 第29-31页 |
3.3 方法介绍 | 第31-36页 |
3.3.1 采样方法 | 第31-33页 |
3.3.2 样品处理方法 | 第33页 |
3.3.3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峡口滑坡复活的时空分布模式 | 第36-45页 |
4.1 树木年龄结构空间分布 | 第36-38页 |
4.2 滑坡滑动时间的确定 | 第38-41页 |
4.3 滑坡事件的时空分布模式 | 第41-45页 |
第五章 峡口滑坡未来的复活概率预测 | 第45-49页 |
5.1 滑坡重现期分析 | 第45-46页 |
5.2 滑坡未来滑动概率预测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9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49-50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0-53页 |
6.3.1 不足 | 第50页 |
6.3.2 展望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