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ASBR中污泥发酵产酸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6页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第13-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38页
    2.1 我国城市污泥的性质第16页
    2.2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第16-25页
        2.2.1 污泥的处理技术第16-18页
        2.2.2 污泥的处置技术第18-20页
        2.2.3 污泥的资源化技术第20-25页
    2.3 污泥发酵产酸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第25-35页
        2.3.1 污泥发酵产酸的机理第25-27页
        2.3.2 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第27-32页
        2.3.3 提高污泥发酵产酸的方法第32-35页
    2.4 SBR工艺第35-38页
        2.4.1 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及特点第35-36页
        2.4.2 ASBR工艺应用于污泥处理的研究第36-38页
第三章 试验工作第38-42页
    3.1 试验装置第38-39页
    3.2 试验污泥的性质第39页
    3.3 试验过程第39-40页
        3.3.1 试验设计第39-40页
        3.3.2 试验启动第40页
        3.3.3 试验运行控制第40页
    3.4 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第40-41页
    3.5 衡量公式第41-42页
第四章 排泥间隔时间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第42-68页
    4.1 HRT6d时,排泥间隔时间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第42-50页
        4.1.1 SV%的变化情况第42-44页
        4.1.2 TS、VS的变化情况第44-45页
        4.1.3 糖和蛋白质的溶出规律第45-47页
        4.1.4 SCOD的溶出规律第47页
        4.1.5 发酵液中VFAs浓度及组分的变化规律第47-48页
        4.1.6 碱度的变化情况第48-49页
        4.1.7 小结第49-50页
    4.2 HRT4d时,排泥间隔时间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第50-56页
        4.2.1 SV%的变化情况第50-52页
        4.2.2 TS、VS的变化情况第52页
        4.2.3 糖和蛋白质的溶出规律第52页
        4.2.4 SCOD的溶出规律第52-53页
        4.2.5 发酵液中VFAs浓度及组分的变化规律第53-55页
        4.2.6 碱度的变化情况第55页
        4.2.7 小结第55-56页
    4.3 HRT3d时,排泥间隔时间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第56-62页
        4.3.1 SV%的变化情况第56-58页
        4.3.2 TS、VS的变化情况第58页
        4.3.3 糖和蛋白质的溶出规律第58页
        4.3.4 SCOD的溶出规律第58-59页
        4.3.5 发酵液中VFAs浓度及组分的变化规律第59-61页
        4.3.6 碱度的变化情况第61页
        4.3.7 小结第61-62页
    4.4 排泥间隔时间对ASBR污泥发酵产酸系统的影响第62-68页
        4.4.1 ASBR污泥产酸系统中排泥间隔时间与SRT的关系第62-65页
        4.4.2 ASBR污泥产酸系统中排泥间隔时间与污泥浓度的关系第65-68页
第五章 HRT对污泥发酵产酸的影响第68-76页
    5.1 排泥间隔2d,HRT6d时,ASBR反应器的运行特性第68-71页
        5.1.1 SV%的变化情况第68-69页
        5.1.2 TS、VS的变化情况第69-70页
        5.1.3 发酵液中VFAs浓度及组分的变化规律第70-71页
    5.2 排泥间隔2d,HRT3d时,ASBR反应器的运行特性第71-74页
        5.2.1 SV%的变化情况第71-72页
        5.2.2 TS、VS的变化情况第72-73页
        5.2.3 发酵液中VFAs浓度及组分的变化规律第73-74页
    5.3 最佳工况的选择第74-76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76-78页
    6.1 结论第76-77页
    6.2 建议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致谢第86-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剂抽提对兖州煤性质及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下一篇:混凝—电Fenton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