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7页 |
1.1 垃圾渗滤液的概述 | 第11页 |
1.2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 | 第11-12页 |
1.3 垃圾渗滤液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 第12-13页 |
1.4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6页 |
1.4.1 物化处理法 | 第13-21页 |
1.4.2 生物处理 | 第21-25页 |
1.4.3 垃圾渗滤液与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 | 第25-26页 |
1.5 混凝沉淀法的概述 | 第26-28页 |
1.5.1 混凝沉淀法中的混凝剂类型 | 第26-27页 |
1.5.2 混凝沉淀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1.6 电Fenton法的概述 | 第28-31页 |
1.6.1 电Fenton的分类 | 第28-30页 |
1.6.2 电Fenton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应用 | 第30-31页 |
1.7 响应面分析法 | 第31-34页 |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34-37页 |
1.8.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4页 |
1.8.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1.8.3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垃圾渗滤液的混凝预处理实验研究 | 第37-47页 |
2.1 引言 | 第37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7-39页 |
2.2.2 实验流程图 | 第39页 |
2.2.3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和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2.2.4 实验的分析指标与方法 | 第40-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2.3.1 PAC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2 PFS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3 FeCl_3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浊度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垃圾渗滤液的电Fenton法处理实验研究 | 第47-57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7-48页 |
3.2.2 实验装置 | 第48-49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3.2.4 实验的分析指标与方法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3.3.1 pH值对垃圾渗滤液的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2 温度对垃圾渗滤液的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 Fe~(2+)浓度对垃圾渗滤液的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4 电压对垃圾渗滤液的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5 板间距对垃圾渗滤液的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6 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反应动力学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响应面分析法对混凝后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的优化 | 第57-65页 |
4.1 前言 | 第57页 |
4.2 实验设计 | 第57-59页 |
4.3 优化结果、模型的回归分析与响应面分析 | 第59-63页 |
4.3.1 优化结果 | 第59页 |
4.3.2 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59-60页 |
4.3.3 响应面分析 | 第60-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