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的性质与测定论文

溶剂抽提对兖州煤性质及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性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意义第11-29页
    1.1 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1.2 煤直接液化工艺第12-16页
        1.2.1 发达国家的煤直接液化工艺第12-14页
        1.2.2 中国的煤直接液化工艺第14-16页
    1.3 煤直接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6-20页
        1.3.1 煤种的影响第17页
        1.3.2 催化剂的影响第17-18页
        1.3.3 溶剂的影响第18-20页
        1.3.4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第20页
    1.4 预处理对煤液化的影响第20-22页
        1.4.1 水热预处理对煤液化的影响第21页
        1.4.2 溶胀预处理对煤液化的影响第21-22页
        1.4.3 溶剂抽提对煤液化影响第22页
    1.5 煤的高温快速液化第22-26页
        1.5.1 煤高温快速液化概念的提出第22-25页
        1.5.2 煤高温快速液化的机理第25页
        1.5.3 高温快速液化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5-26页
    1.6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6-29页
        1.6.1 选题目的第26-27页
        1.6.2 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9-37页
    2.1 实验原料第29-30页
        2.1.1 实验用煤样第29页
        2.1.2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1.3 实验气体第30页
    2.2 实验仪器第30-33页
        2.2.1 反应装置第30-32页
        2.2.2 煤液化产物分离装置第32-33页
        2.2.3 其它仪器第33页
    2.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2.3.1 兖州煤的抽余煤的制备第33-34页
        2.3.2 液化实验步骤第34-35页
    2.4 计算方法第35-37页
        2.4.1 原煤的煤液化转化率的计算第35-36页
        2.4.2 溶剂抽余煤的液化转化率计算第36-37页
第三章 兖州煤及其四氢呋喃抽余煤的热解及动力学第37-49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实验第38页
    3.3 兖州煤及其四氢呋喃抽余煤的热重分析第38-44页
        3.3.1 兖州煤及其四氢呋喃抽余煤的TG曲线第38页
        3.3.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3.3.3 兖州煤及其四氢呋喃抽余煤的DTG曲线第41-42页
        3.3.4 煤样热解的特性参数第42-44页
    3.4 兖州煤与其四氢呋喃抽余煤热解动力学分析第44-47页
        3.4.1 煤的热解动力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第44-46页
        3.4.2 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6-47页
    3.5 煤的热解与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关系第47-48页
    3.6 结论第48-49页
第四章 溶剂抽提对兖州煤结构及其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第49-61页
    4.1 前言第49-50页
    4.2 溶剂抽提对兖州煤结构的影响第50-54页
        4.2.1 扫描电镜分析第50-51页
        4.2.2 N_2吸附—脱附分析第51页
        4.2.3 热重分析第51-53页
        4.2.4 外光谱分析第53-54页
    4.3 溶剂抽提对煤高温快速液化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4.4 煤中低分子化合物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55-58页
        4.4.1 低分子化合物在煤高温快速液化中的作用第55-57页
        4.4.2 低分子化合物回填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57-58页
    4.5 结论第58-61页
第五章 工艺条件对抽余煤的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第61-73页
    5.1 溶剂抽余煤的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性第61-70页
        5.1.1 反应气氛对抽余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61-62页
        5.1.2 反应时间对抽余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62-65页
        5.1.3 反应氢气冷初压对抽余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65-66页
        5.1.4 溶煤比对抽余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66-67页
        5.1.5 催化剂对抽余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67-68页
        5.1.6 不同抽提溶剂对抽余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68-69页
        5.1.7 抽提时间对抽余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第69-70页
    5.2 结论第70-73页
第六章 总结论及建议第73-75页
    6.1 总结论第73-74页
    6.2 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毡基体铁氰化镍膜电极电化学控制Cs离子连续分离
下一篇:ASBR中污泥发酵产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