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褶伞菌论文

金针菇子实体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略词及中文介绍第8-13页
1. 前言第13-29页
    1.1 金针菇的研究进展第13-18页
        1.1.1 金针菇生长发育的营养条件第13-14页
        1.1.2 金针菇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第14-15页
        1.1.3 金针菇生长发育机理研究进展第15-17页
        1.1.4 真菌的双组份系统第17页
        1.1.5 真菌的cAMP信号转导途径第17-18页
    1.2 MADS-box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1 MADS-box的结构和分类第18页
        1.2.2 MADS-box的生物学功能第18-19页
    1.3 CRISPR/Cas的研究进展第19-26页
        1.3.1 CRISPR/Cas系统的发现历程第19-20页
        1.3.2 CRISPR/Cas系统的结构和分类第20-21页
        1.3.3 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机理第21-22页
        1.3.4 CRISPR/Cas9系统的应用第22-25页
        1.3.5 CRISPR/Cas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1.3.5.1 CRISPR/Cas系统的优点第25页
            1.3.5.2 CRISPR/Cas9系统的不足第25-26页
            1.3.5.3 CRISPR/Cas9系统的改进方法第26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8-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51页
    2.1 材料第29-34页
        2.1.1 质粒和菌株第29页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9-30页
        2.1.3 培养基和和试剂的配制第30-32页
        2.1.4 引物第32-33页
        2.1.5 工具酶第33-34页
        2.1.6 试剂盒第34页
    2.2 方法第34-51页
        2.2.1 转录组原材料的收集和测序第34-35页
        2.2.2 菌丝和原基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差异表达文库的构建和基因的筛选第35页
        2.2.3 金针菇Fv-Yx单核体的筛选和出菇实验第35-36页
            2.2.3.1 金针菇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第35页
            2.2.3.2 单菌落的挑取与镜检第35-36页
            2.2.3.3 单核体的出菇验证试验第36页
        2.2.4 金针菇单核体菌丝和原生质体对潮霉素的浓度敏感实验第36页
            2.2.4.1 金针菇单核体菌丝对潮霉素(HmB)的最低敏感浓度检测第36页
            2.2.4.2 金针菇单核体原生质体对潮霉素(HmB)的最低敏感浓度检测第36页
        2.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36-38页
            2.2.5.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6-37页
            2.2.5.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鉴定第37页
            2.2.5.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7页
            2.2.5.4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第37-38页
        2.2.6 金针菇菌丝和原基差异表达基因基因的克隆第38-42页
            2.2.6.1 金针菇RNA的提取和反转录cDNA的合成第38-40页
            2.2.6.2 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第40-41页
            2.2.6.3 PCR产物检测第41页
            2.2.6.4 PCR产物纯化第41-42页
            2.2.6.5 PCR产物的测序第42页
        2.2.7 Mads8、N1477、HK535基因gRNA载体的构建第42-45页
            2.2.7.1 启动子H1片段(249 bp)的克隆第42-43页
            2.2.7.2 gRNA片段(118 bp)的克隆第43页
            2.2.7.3 潮霉素完整表达框(2227 bp)的克隆第43页
            2.2.7.4 降落重叠衍伸PCR片段融合第43-44页
            2.2.7.5 gRNA表达框架与pMD18-T载体连接第44-45页
        2.2.8 Mads8和HK535重组载体的构建第45-48页
            2.2.8.1 gRNA表达框的PCR克隆第45页
            2.2.8.2 gRNA表达框和载体酶切第45-46页
            2.2.8.3 gRNA表达框和载体片段的连接第46-47页
            2.2.8.4 载体的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第47-48页
        2.2.9 PEG介导的金针菇原生质体转化第48页
        2.2.10 拟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第48-51页
            2.2.10.1 拟转化子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9页
            2.2.10.2 拟转化子的PCR鉴定和T7核酸内切酶第49-5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1-71页
    3.1 金针菇转录组材料的收集和测序结果分析第51-52页
        3.1.1 金针菇转录组材料的收集第51页
        3.1.2 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第51-52页
    3.2 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数据库比对结果第52-53页
    3.3 金针菇单核体出菇实验第53-54页
    3.4 金针菇单核体Fy74对潮霉素浓度的敏感性测定第54-56页
        3.4.1 Fy74菌丝对潮霉素浓度的敏感性实验第54-55页
        3.4.2 金针菇单核体Fy74原生质体对潮霉素浓度的敏感性实验第55-56页
    3.5 差异基因gRNA载体的构建第56-61页
        3.5.1 金针菇单核体Fy74总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第56页
        3.5.2 pgRNA-Mads8载体的构建第56-59页
            3.5.2.1 Mads8基因的克隆第56-57页
            3.5.2.2 Mads8基因靶位点序列的选取和gRNA载体片段的克隆第57-58页
            3.5.2.3 Mads8基因gRNA载体片段的融合第58-59页
        3.5.3 pgRNA-N1477载体的构建第59-60页
            3.5.3.1 N1477基因的克隆第59页
            3.5.3.2 N1477基因靶位点序列的选取和gRNA载体片段的克隆第59页
            3.5.3.3 N1477基因gRNA载体片段的融合第59-60页
        3.5.4 pgRNA-HK535载体的构建第60-61页
            3.5.4.1 HK535基因靶位点序列的选取和gRNA载体片段的克隆第60页
            3.5.4.2 HK535基因gRNA载体片段的融合第60-61页
    3.6 重组载体的构建第61-63页
        3.6.1 H1-gRNA-hph片段的克隆第61-62页
        3.6.2 重组载体的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第62-63页
    3.7 PEG介导的金针菇原生质体转化第63-65页
        3.7.1 PEG介导的金针菇原生质体共转化第63-64页
        3.7.2 PEG介导的金针菇原生质体单转化第64-65页
    3.8 拟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第65-71页
        3.8.1 拟转化子的筛选第65-66页
        3.8.2 拟转化子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6-67页
        3.8.3 双质粒共转化拟转化子的鉴定第67-69页
        3.8.4 重组质粒单转化拟转化子的鉴定第69-71页
4. 讨论与结论第71-77页
    4.1 讨论第71-75页
        4.1.1 金针菇CRISPR/Cas9系统构建载体的策略第71-72页
        4.1.2 CRISPR/Cas9基因敲除效率探讨第72-73页
        4.1.3 单核体制备和PEG介导的金针菇原生质体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第73-75页
        4.1.4 筛选标记基因的选择第75页
    4.2 全文结论第75-76页
    4.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76-77页
致谢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附录第87-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乳杆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及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功能解析
下一篇:猪源趋化因子CXCL17的基因克隆与刺激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