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猪源趋化因子CXCL17的基因克隆与刺激表达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英文缩略词及符号第6-11页
1 前言第11-20页
    1.1 趋化因子的概述第11-12页
    1.2 新型趋化因子CXCL17概述第12-16页
        1.2.1 人和小鼠CXCL17的发现第12-13页
        1.2.2 CXCL17的特性第13-14页
        1.2.3 CXCL17受体的发现第14页
        1.2.4 CXCL17功能作用第14-15页
        1.2.5 猪源CXCL17的研究现状及意义第15-16页
    1.3 IPEC-J2细胞概述第16-1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4页
        2.1.1 质粒第20页
        2.1.2 菌株第20页
        2.1.3 细胞第20页
        2.1.4 实验动物组织第20页
        2.1.5 引物第20-21页
        2.1.6 主要试剂与配方第21-23页
        2.1.7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7页
        2.2.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4页
        2.2.2 质粒的抽提第24-25页
        2.2.3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25-26页
        2.2.4 Trizol法提取总RNA第26-27页
        2.2.5 c 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7页
        2.2.6 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31页
        2.2.7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31-32页
        2.2.8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32-33页
        2.2.9 IPEC-J2细胞的培养第33-34页
        2.2.10 转染第34页
        2.2.11 细菌感染IPEC-J2细胞第34-35页
        2.2.12 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提取第35页
        2.2.13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基因的表达第35-3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7-58页
    3.1 猪CXCL17基因的克隆第37-40页
        3.1.1 RNA质量的检测第37页
        3.1.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7-38页
        3.1.3 猪CXCL17基因的扩增第38-39页
        3.1.4 猪CXCL17基因T载体构建第39-40页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48页
        3.2.1 猪CXCL17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寻找及组成分析第40-41页
        3.2.2 猪CXCL17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第41-42页
        3.2.3 猪CXCL17蛋白的亲水性、疏水性分析第42-43页
        3.2.4 猪CXCL17信号肽序列预测分析第43-44页
        3.2.5 猪CXCL17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第44-45页
        3.2.6 猪CXCL17二级结构预测分析第45-46页
        3.2.7 猪CXCL17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第46页
        3.2.8 猪CXCL17氨基酸序列进化树构建与分析第46-48页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猪CXCL17表达方法的构建第48-50页
        3.3.1 RT-q PCR的引物特异性鉴定第48-49页
        3.3.2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9-50页
    3.4 猪CXCL17的组织分布第50-51页
    3.5 猪CXCL17的原核表达第51-53页
        3.5.1 带酶切位点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51页
        3.5.2 猪CXCL17成熟肽基因的扩增第51-52页
        3.5.3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鉴定第52-53页
        3.5.4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第53页
    3.6 猪CXCL17真核表达第53-55页
        3.6.1 带酶切位点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53页
        3.6.2 猪CXCL17全长肽基因的扩增第53-54页
        3.6.3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鉴定第54页
        3.6.4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IPEC-J2细胞CXCL17的表达第54-55页
    3.7 不同细菌感染IPCE-J2细胞后CXCL17的表达第55-56页
    3.8 不同剂量LPS作用IPEC-J2细胞后CXCL17的表达第56-58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8-61页
    4.1 讨论第58-60页
    4.2 结论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针菇子实体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中国南方裸脚伞属分类暨小皮伞科真菌资源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