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启示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2章 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15-20页 |
2.1 房地产信贷风险定义 | 第15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 第17页 |
2.4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分析分析 | 第17-19页 |
2.5 房地产信贷风险理论总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 第20-47页 |
3.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3.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基本发展情况 | 第20页 |
3.1.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3.2 中国邮政储蓄因银行J分行房地风险情况的数据分析 | 第23-27页 |
3.2.1 业务发展与风险情况 | 第23-26页 |
3.2.2 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的关联关系分析 | 第26-27页 |
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风险管理基本概况 | 第27-36页 |
3.3.1 开发贷款准入环节 | 第27-30页 |
3.3.2 审查审批环节 | 第30-35页 |
3.3.3 贷后管理环节 | 第35-36页 |
3.4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SWOT分析 | 第36-38页 |
3.4.1 优势分析 | 第37页 |
3.4.2 劣势分析 | 第37-38页 |
3.4.3 机遇分析 | 第38页 |
3.4.4 威胁分析 | 第38页 |
3.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第38-46页 |
3.5.1 B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事件 | 第38-45页 |
3.5.2 J分行违规发放按揭贷款案例 | 第45-46页 |
3.6 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 | 第46-47页 |
3.6.1 风险管理架构构建不完整 | 第46页 |
3.6.2 缺乏大数据分析 | 第46页 |
3.6.3 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 | 第46-47页 |
第4章 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改进对策与建议 | 第47-52页 |
4.1 培育严谨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47页 |
4.2 完善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控制措施 | 第47-48页 |
4.2.1 建立合理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 第47-48页 |
4.2.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第48页 |
4.3 加快金融创新分散房地产信贷风险 | 第48-49页 |
4.4 改革J分行房地产信贷组织架构 | 第49-50页 |
4.5 建立J分行房地产信贷人员责任认定体系 | 第50-5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成果与结论 | 第52-53页 |
5.1.1 J分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薄弱 | 第52页 |
5.1.2 J分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 第52页 |
5.1.3 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加快完善 | 第52-53页 |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