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电气设备论文

空间电站大尺度光电薄膜主动协同展开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来源第9页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4页
        1.2.1 大型膜结构展开方法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编队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姿轨耦合问题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空间飞行器编队系统动力学建模第16-28页
    2.1 常用坐标系定义第16-17页
    2.2 轨道动力学模型第17-22页
        2.2.1 单星轨道动力学模型第17-20页
        2.2.2 多星轨道动力学模型第20-21页
        2.2.3 编队飞行必要条件分析第21-22页
    2.3 姿态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第22-25页
        2.3.1 四元数第22-23页
        2.3.2 姿态运动学模型第23页
        2.3.3 姿态动力学模型第23-25页
    2.4 图论基础第25-27页
        2.4.1 图的定义第25页
        2.4.2 图的相关矩阵第25-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大尺度薄膜轨道协同控制展开第28-42页
    3.1 空间电站薄膜在轨组装与展开方案设计第28-29页
    3.2 分布式主动协同展开控制器设计第29-36页
    3.3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36-41页
        3.3.1 仿真初始条件第36-38页
        3.3.2 仿真结果第38-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空间飞行器姿态自适应协同控制第42-56页
    4.1 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第42-49页
        4.1.1 自适应滑模协同控制器设计第42-46页
        4.1.2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46-49页
    4.2 自适应滑模抖振抑制控制器第49-55页
        4.2.1 自适应滑模抖振抑制控制器设计第49-52页
        4.2.2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52-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基于对偶四元数的姿轨耦合控制第56-73页
    5.1 对偶四元数第56-58页
        5.1.1 对偶数及对偶向量第56-57页
        5.1.2 对偶四元数第57-58页
    5.2 基于对偶四元数的动力学模型第58-60页
        5.2.1 单星姿轨动力学模型第58-59页
        5.2.2 相对姿轨动力学模型第59-60页
    5.3 薄膜结构分析第60-65页
        5.3.1 模态分析原理及振动方程第60-61页
        5.3.2 薄膜结构的模态分析第61-63页
        5.3.3 薄膜结构横向振动分析第63-65页
    5.4 姿轨耦合协同控制研究第65-72页
        5.4.1 协同控制律设计第65-66页
        5.4.2 稳定性分析第66-67页
        5.4.3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67-72页
    5.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2D/3D图像数据融合的空间目标运动估计方法
下一篇:火星进入降落伞下降段动力学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