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
导论 生命伦理学的背景 | 第7-11页 |
一、生命伦理问题的三个层次 | 第11-25页 |
1、决疑论层次 | 第11-17页 |
2、规范伦理学层次 | 第17-21页 |
3、元伦理学层次 | 第21-25页 |
二、决疑论层次的生命伦理问题 | 第25-66页 |
1、克隆人问题与斜坡效应 | 第25-40页 |
(1) 赞成与反对 | 第27-31页 |
(2) 斜坡效应 | 第31-36页 |
(3) 是否应当克隆人类? | 第36-40页 |
2、安乐死与代理权 | 第40-52页 |
(1) 安乐死的界定 | 第40-47页 |
(2) 代理权 | 第47-51页 |
(3) 决疑论层次的答案 | 第51-52页 |
3、代孕问题与分配正义 | 第52-66页 |
(1) 商业代孕 | 第52-55页 |
(2) 赞成与反对 | 第55-58页 |
(3) 分配正义 | 第58-66页 |
三、规范伦理学层次的生命伦理问题 | 第66-83页 |
1、福山的人性理论 | 第66-73页 |
(1) 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 | 第66-70页 |
(2) 基因与人性 | 第70-73页 |
2、恩格尔哈特的行善原则和允许原则 | 第73-77页 |
(1) 行善原则 | 第74-76页 |
(2) 允许原则 | 第76-77页 |
3、辛格式的功利主义 | 第77-83页 |
四、元伦理层次的生命伦理问题 | 第83-112页 |
1、自然主义谬误与阿基米德支点 | 第83-94页 |
(1) 事实与价值 | 第83-86页 |
(2) 对摩尔的反驳 | 第86-90页 |
(3) 阿基米德支点 | 第90-94页 |
2、真理与约定 | 第94-101页 |
(1) 重建客观性 | 第94-97页 |
(2) 作为约定的价值标准 | 第97-101页 |
3、对话与共识 | 第101-107页 |
4、人性的改造与生命伦理学的自我定位 | 第107-112页 |
五、设想一种值得期待的生命伦理规范 | 第112-135页 |
1、乌托邦与优生学 | 第112-119页 |
2、反乌托邦和反优生学 | 第119-123页 |
3、影响人性的必要性和建立规范的可能性 | 第123-129页 |
4、值得期待的生命伦理规范 | 第129-135页 |
论点综述 | 第135-13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8-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44-14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45-150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