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9-20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3页 |
1.1 引言 | 第21页 |
1.2 无线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新的挑战 | 第21-23页 |
1.3 高效的高频谱效率、高功率效率网络 | 第23-27页 |
1.3.1 无线全双工网络 | 第23-25页 |
1.3.1.1 两节点全双工双向通信 | 第23-24页 |
1.3.1.2 三节点全双工双向通信 | 第24-25页 |
1.3.2 终端直通网络 | 第25-26页 |
1.3.3 虚拟多天线网络 | 第26页 |
1.3.4 无线节能网络 | 第26-27页 |
1.4 统计服务质量保障 | 第27-28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8-33页 |
第二章 面向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优化 | 第33-39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面向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优化策略 | 第33-34页 |
2.3 无线全双工网络中的时延服务质量保障 | 第34-35页 |
2.4 终端直通网络中的时延服务质量保障 | 第35页 |
2.5 虚拟多天线网络中的时延服务质量保障 | 第35-36页 |
2.6 无线节能网络中的时延服务质量保障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无线全双工网络中面向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优化 | 第39-7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保障时延服务质量的无线全双工双向链路 | 第39-51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40-41页 |
3.2.1.1 无线双向链路 | 第40-41页 |
3.2.1.2 全双工传输模型 | 第41页 |
3.2.2 统计QoS保障的预备知识 | 第41-42页 |
3.2.3 LTPRS模型的最优功率分配 | 第42-45页 |
3.2.4 LTPUS模型的最优功率分配 | 第45-47页 |
3.2.5 仿真结果 | 第47-51页 |
3.2.6 全双工双向链路小节 | 第51页 |
3.3 保障时延服务质量的无线全双工单向链路 | 第51-71页 |
3.3.1 系统描述 | 第53-54页 |
3.3.1.1 无线中继网络系统 | 第53页 |
3.3.1.2 中继信道模型 | 第53页 |
3.3.1.3 传输模型和中继协议 | 第53-54页 |
3.3.2 全双工传输建模 | 第54-55页 |
3.3.3 统计QoS保障的预备知识 | 第55-56页 |
3.3.4 全/半双工模式下基于AF协议的动态资源分配 | 第56-60页 |
3.3.4.1 AF协议的可达速率 | 第56页 |
3.3.4.2 最大化AF协议的有效容量 | 第56-58页 |
3.3.4.3 AF协议的最优资源分配策略 | 第58-60页 |
3.3.5 全/半双工模式下基于DF协议的动态资源分配 | 第60-62页 |
3.3.5.1 DF协议的可达速率 | 第60页 |
3.3.5.2 最大化DF协议的有效容量 | 第60-61页 |
3.3.5.3 DF协议的最优资源分配策略 | 第61-62页 |
3.3.6 仿真结果 | 第62-67页 |
3.3.7 全双工单向链路小结 | 第67-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无线蜂窝网络中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面向服务质量保障资源优化 | 第73-95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74-80页 |
4.2.1 D2D通信和蜂窝通信 | 第74-76页 |
4.2.1.1 D2D设备与蜂窝通信设备 | 第74-76页 |
4.2.1.2 D2D通信与蜂窝通信共存单元 | 第76页 |
4.2.1.3 共信道模式、正交信道模式、蜂窝通信模式 | 第76页 |
4.2.2 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无线蜂窝网统计时延服务质量保障 | 第76-79页 |
4.2.2.1 共信道模式下的有效容量 | 第77-78页 |
4.2.2.2 正交信道模式下的有效容量 | 第78页 |
4.2.2.3 蜂窝通信模式下的有效容量 | 第78-79页 |
4.2.3 使用D2D通信的一个充分条件 | 第79-80页 |
4.3 共信道模式下面向时延QoS保障的功率分配方案 | 第80-84页 |
4.3.1 共信道模式下有效容量最大化问题的构建 | 第80-83页 |
4.3.2 共信道模式下的面向时延服务质量功率分配 | 第83-84页 |
4.4 正交信道模式下面向时延QoS保障的功率分配方案 | 第84-89页 |
4.4.1 正交信道模式下最大化有效容量优化问题构建 | 第85页 |
4.4.2 正交信道模式下D1和D2的面向时延QoS保障功率分配 | 第85-88页 |
4.4.3 蜂窝通信模式下面向时延QoS保障的功率分配方案 | 第88-89页 |
4.5 仿真结果 | 第89-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虚拟多天线网络中面向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优化 | 第95-123页 |
5.1 引言 | 第95-97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97-103页 |
5.2.1 V-MIMO传输中的面向QoS保障机制 | 第98-100页 |
5.2.2 非协作V-MIMO传输 | 第100-101页 |
5.2.3 协作V-MIMO传输 | 第101-103页 |
5.3 非协作V-MIMO传输中面向QoS保障的功率分配方案 | 第103-112页 |
5.3.1 非协作V-MIMO传输中面向QoS保障的优化问题 | 第103-108页 |
5.3.2 用户2的面向QoS保障功率分配方案 | 第108-111页 |
5.3.3 3个用户非协作V-MIMO传输中面向QoS保障的优化问题构想 | 第111-112页 |
5.4 协作V-MIMO传输中面向QoS保障的功率分配方案 | 第112-117页 |
5.4.1 无线半双工协作V-MIMO中面向QoS保障的优化问题构想 | 第113-114页 |
5.4.2 无线半双工协作传输中用户1和用户2的面向QoS保障的功率分配方案 | 第114-116页 |
5.4.3 无线全双工协作V-MIMO传输中面向QoS保障的优化问题 | 第116页 |
5.4.4 3个用户的协作V-MIMO传输中面向QoS保障的优化问题构想 | 第116-117页 |
5.5 仿真评估 | 第117-122页 |
5.6 本章小节 | 第122-123页 |
第六章 无线节能网络中面向服务质量保障的联合频谱和功率优化 | 第123-149页 |
6.1 引言 | 第123-124页 |
6.2 系统模型 | 第124-127页 |
6.2.1 面向QoS保障的频谱效率 | 第125-127页 |
6.2.2 面向QoS保障的功率效率 | 第127页 |
6.3 SISO无线网络的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 | 第127-133页 |
6.3.1 不同时延QoS保障下的互利区域和竞争区域 | 第127-129页 |
6.3.2 不同时延QoS需求下的全局最优有效功率效率和平均发射功率 | 第129-133页 |
6.4 对应于互利和竞争区域的两种不同的功率控制策略 | 第133-137页 |
6.4.1 MB区域的平均发送功率控制 | 第133页 |
6.4.2 CB区域的基于无线中继的策略 | 第133-137页 |
6.5 在MB和CB区域的联合优化有效频谱效率和有效功率效率的功率控制策略 | 第137-141页 |
6.5.1 动态发射功率控制策略 | 第137-138页 |
6.5.2 基于MIMO的功率控制策略 | 第138-141页 |
6.6 仿真结果 | 第141-147页 |
6.7 本章小节 | 第147-14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9页 |
致谢 | 第159-161页 |
作者简介 | 第161-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