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5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5-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0-24页 |
1.1.1 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 | 第20-22页 |
1.1.2 多基线SAR应用 | 第22-24页 |
1.1.3 MIMO-SAR 的关键技术 | 第24页 |
1.2 MIMO-SAR的发展概况 | 第24-35页 |
1.2.1 MIMO-SAR技术发展概况 | 第24-27页 |
1.2.2 MIMO-SAR系统发展概况 | 第27-35页 |
1.3 本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35-38页 |
第二章 二维脉内扫描波束空间 MIMO-SAR 技术研究 | 第38-52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二维脉内扫描波束空间MIMO-SAR模型 | 第39-41页 |
2.2.1 系统多维波形编码方式 | 第39-40页 |
2.2.2 回波信号模型 | 第40-41页 |
2.3 二维解模糊算法 | 第41-46页 |
2.3.1 信号模糊特性分析 | 第41-42页 |
2.3.2 二维解模糊算法 | 第42-45页 |
2.3.3 处理流程 | 第45-46页 |
2.4 系统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2.4.1 系统信噪比分析 | 第46-47页 |
2.4.2 系统最大距离测绘带幅宽 | 第47页 |
2.5 仿真实验验证 | 第47-5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基于方位相位编码线性调频波形的MIMO-SAR | 第52-66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APC-LFM波形调制与解调制 | 第53-55页 |
3.2.1 APC技术 | 第53页 |
3.2.2 APC-LFM波形调制 | 第53-54页 |
3.2.3 APC-LFM波形解调制 | 第54-55页 |
3.3 基于方位DBF的APC-LFM回波分离与重建方法 | 第55-57页 |
3.4 基于APC-LFM波形的MIMO-SAR应用 | 第57-60页 |
3.4.1 波束空间MIMO-SAR | 第57-59页 |
3.4.2 俯仰维多相位中心MIMO-SAR | 第59-60页 |
3.5 仿真实验验证 | 第60-63页 |
3.5.1 点目标仿真 | 第60-61页 |
3.5.2 分布式目标仿真 | 第61-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四章 星载多频子带并发滑动聚束MIMO-SAR成像 | 第66-80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信号模型 | 第67-69页 |
4.3 通道采样位置误差补偿 | 第69-70页 |
4.4 多频子带方位重建方法 | 第70-72页 |
4.5 改进的频域子带拼接方法 | 第72-74页 |
4.6 仿真实验验证 | 第74-79页 |
4.6.1 点目标仿真 | 第74-77页 |
4.6.2 构造数据处理结果 | 第77-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双通道前向阵斜视MIMO-SAR动目标检测与成像 | 第80-98页 |
5.1 引言 | 第80-81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81-83页 |
5.2.1 系统几何模型 | 第81-83页 |
5.2.2 模型等效分析 | 第83页 |
5.3 慢速动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 | 第83-90页 |
5.3.1 杂波相消 | 第83-87页 |
5.3.2 慢速动目标参数估计 | 第87-88页 |
5.3.3 仿真实验验证 | 第88-90页 |
5.4 快速目标检测与成像 | 第90-95页 |
5.4.1 快速运动目标重聚焦 | 第90-92页 |
5.4.2 重聚焦算法应用问题分析 | 第92-93页 |
5.4.3 仿真实验验证 | 第93-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98-10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99-102页 |
附录A 最小天线面积限制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0页 |
致谢 | 第120-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