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1.2.1 学术共同体重要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学术共同体及成果共享现状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学术共同体及成果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4 促进成果良性共享的对策研究 | 第17-20页 |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23页 |
1.5.1 本研究的创新 | 第22页 |
1.5.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共同体 | 第23页 |
2.1.2 学术共同体 | 第23页 |
2.1.3 学术成果 | 第23-24页 |
2.1.4 成果共享 | 第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2.2.1 学术共同体的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2.2.2 学术成果共享的相关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现状分析 | 第30-51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30-31页 |
3.2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现状分析 | 第31-51页 |
3.2.1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学术产出分析 | 第31-35页 |
3.2.2 人口学变量对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状况的影响分析 | 第35-38页 |
3.2.3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类型分析 | 第38-42页 |
3.2.4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质量分析 | 第42-44页 |
3.2.5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学科范围分析 | 第44-48页 |
3.2.6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时效性分析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的亮点及问题分析 | 第51-60页 |
4.1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的亮点 | 第51-53页 |
4.1.1 成果共享数量比较丰富 | 第51页 |
4.1.2 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比较关注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4.1.3 多学科研究视角正在逐步形成 | 第52-53页 |
4.2 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共享的问题 | 第53-58页 |
4.2.1 成果共享的类型相对单一 | 第53-54页 |
4.2.2 对相关学科学术成果的吸收较弱,跨学科交流较少 | 第54-56页 |
4.2.3 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吸收较弱 | 第56-57页 |
4.2.4 地方普通高校的国际化视野有待提高 | 第57-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促进教育学科学术共同体成果良性共享的建议 | 第60-69页 |
5.1 促使成果共享类型的多样化 | 第60-62页 |
5.1.1 支持非电子渠道的成果的共享 | 第60-61页 |
5.1.2 促进非正式成果的合法化与规范化 | 第61页 |
5.1.3 提倡学术成果共享方式的多样化 | 第61页 |
5.1.4 加强共享数据库的建设 | 第61-62页 |
5.2 增进跨学科交流,促进科研协同创新 | 第62-64页 |
5.2.1 转变学科发展的理念,重视学科差异 | 第62-63页 |
5.2.2 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践行科研的协同创新 | 第63-64页 |
5.3 弱化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激发学术创新 | 第64-66页 |
5.3.1 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律,重视学术创新意识的培养 | 第64-65页 |
5.3.2 改革科研评价体制,推动教师评价和晋升机制的合理化 | 第65-66页 |
5.4 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提升地方普通高校教育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 第66-67页 |
5.4.1 鼓励研究者出国学习和访问,获取国际交流的经验 | 第66页 |
5.4.2 积极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 | 第66-67页 |
5.4.3 加大研究者国际交流的经济投入 | 第67页 |
5.5 其他措施之共享语言的本土化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