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0.1 弗洛姆简介 | 第8-9页 |
0.2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0.3 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10-11页 |
1 弗洛姆美学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渊源 | 第11-14页 |
1.1 家庭与时代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童年的孤独——对人的深沉思考 | 第11页 |
1.1.2 时代的动荡——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 第11-12页 |
1.2 思想及学理渊源 | 第12-14页 |
2 生存的困境——现代社会人的全面异化 | 第14-25页 |
2.1 经济政治领域的异化——市场权威与民主骗局 | 第14-18页 |
2.1.1 生产消费的异化 | 第14-16页 |
2.1.2 政治民主的假象 | 第16-18页 |
2.2 思想文化领域的异化——信仰缺失与文化迷墙 | 第18-22页 |
2.2.1 伦理宗教的衰落 | 第18-19页 |
2.2.2 大众文化的喧嚣 | 第19-22页 |
2.3 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爱的衰亡与自我的迷失 | 第22-25页 |
2.3.1 人与他人的淡漠 | 第22-23页 |
2.3.2 人与自我的疏离 | 第23-25页 |
3 幻想的锁链——生存危机的原因剖析 | 第25-36页 |
3.1 人性根源——人之存在的特殊性 | 第25-31页 |
3.1.1 人之存在的二律悖反 | 第25-27页 |
3.1.2 人之生存的基本需求 | 第27-31页 |
3.2 现实原因——病态社会的欺骗性 | 第31-36页 |
3.2.1 社会性格 | 第31-34页 |
3.2.2 社会无意识 | 第34-36页 |
4 审美的救赎——重寻自由的审美之途 | 第36-49页 |
4.1 爱的交融——爱之艺术的审美救赎 | 第36-44页 |
4.1.1 爱的本质 | 第36-37页 |
4.1.2 爱的要素 | 第37-39页 |
4.1.3 爱的形式 | 第39-44页 |
4.2 禅宗与艺术——冲破幻象的审美突围 | 第44-49页 |
4.2.1 禅宗的开悟 | 第44-46页 |
4.2.2 艺术的超越 | 第46-49页 |
5 弗洛姆美学的现实启示及思想局限 | 第49-53页 |
5.1 弗洛姆美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49-51页 |
5.2 弗洛姆美学思想的局限性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