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9-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直觉主义时序逻辑 | 第12-14页 |
1.3 安全性和活性 | 第14-15页 |
1.4 博弈论 | 第15-17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 | 第18-29页 |
2.1 经典线性时序逻辑 | 第18-19页 |
2.2 直觉主义线性时序逻辑ILTL | 第19-21页 |
2.3 经典计算树逻辑 | 第21-25页 |
2.4 迭代布尔博弈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直觉主义计算树逻辑ICTL | 第29-36页 |
3.1 ICTL的语义 | 第29-32页 |
3.2 CTL与ICTL的表达能力比较 | 第32-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ICTL中的安全性质和活性性质 | 第36-58页 |
4.1 计算树逻辑中的安全性质和活性性质 | 第36-41页 |
4.2 安全性质和活性性质的例子 | 第41-43页 |
4.3 安全性质、活性性质在并、交、补等操作下的封闭性 | 第43-48页 |
4.4 ICTL中安全性质-活性性质分解定理 | 第48-53页 |
4.5 ILTL中安全性质和活性性质与ICTL安全性质和活性性质的关系 | 第53-54页 |
4.6 CTL中安全性质和活性性质与ICTL安全性质和活性性质的关系 | 第54-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直觉主义线性时序逻辑的迭代布尔博弈 | 第58-66页 |
5.1 LTL公式两种语义模型的转换 | 第58-61页 |
5.2 自动机策略 | 第61-62页 |
5.3 迭代布尔博弈中的无名氏定理 | 第62-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