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段构造建模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13-22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17页
        1.2.1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研究现状第14页
        1.2.2 构造建模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盆地西缘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存在问题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完成的工作量第18-19页
    1.5 主要的成果与认识第19-22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2-31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第23-24页
    2.2 地层划分对比第24-25页
    2.3 构造区段划分及特征第25-28页
        2.3.1 北区第25-27页
        2.3.2 中区第27-28页
        2.3.3 南区第28页
    2.4 西缘构造演化史第28-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地层系统与构造-地层层序第31-56页
    3.1 岩石地层层序第31-37页
    3.2 生物地层层序第37-39页
    3.3 地震地层层序第39-45页
        3.3.1 合成地震记录第39-43页
        3.3.2 地震层位标定及对比第43-45页
    3.4 区域不整合面第45-48页
    3.5 构造-地层层序第48-54页
        3.5.1 构造-地层层序划分第48页
        3.5.2 年代地层格架第48-54页
    3.6 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构造地质特征第56-124页
    4.1 滑脱层及构造变形系统划分第56-59页
        4.1.1 滑脱层展布特征第56页
        4.1.2 滑脱层厘定第56-58页
        4.1.3 构造变形系统划分第58-59页
    4.2 区域地质大剖面的建立及构造分带第59-73页
        4.2.1 区域浅表地质大剖面第59-63页
        4.2.2 区域地震地质大剖面及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第63-71页
        4.2.3 构造分带第71-73页
    4.3 主要断裂带构造特征第73-109页
        4.3.1 惠安堡-沙井子断裂带构造特征第75-81页
        4.3.2 积家井断裂带构造特征第81-86页
        4.3.3 马家滩断裂带构造特征第86-92页
        4.3.4 沈家庄断裂带构造特征第92-98页
        4.3.5 马儿庄断裂带构造特征第98-104页
        4.3.6 余家梁断裂(反冲断裂)构造特征第104-109页
    4.4 断裂组合样式与断裂系统第109-120页
        4.4.1 断裂组合样式第109-110页
        4.4.2 断裂系统第110-120页
    4.5 小结第120-124页
第5章 构造演化及其控制因素第124-143页
    5.1 不同构造段演化特征第124-132页
        5.1.1 北部构造演化第124-130页
        5.1.2 南部构造演化第130-132页
    5.2 构造演化的控制因素第132-141页
        5.2.1 滑脱层差异分布控制的分层变形系统第132-133页
        5.2.2 不同构造期次挤压方向变化控制的叠加变形系统第133-135页
        5.2.3 伸展-聚敛旋回制约的反转构造断裂系统第135-136页
        5.2.4 陆内造山带变形系统制约的扩展式前陆变形系统第136-138页
        5.2.5 后陆区造山后伸展变形系统第138-141页
    5.3 小结第141-143页
第6章 认识与结论第143-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6页
附录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改进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FPGA静态手势识别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