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及局部气含率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2.1 微孔曝气器概述 | 第15-19页 |
2.1.1 微孔曝气器分类 | 第15-17页 |
2.1.2 微孔曝气器特点 | 第17页 |
2.1.3 微孔曝气器作用 | 第17-18页 |
2.1.4 微孔曝气器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 旋转流场在塔设备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2.2.1 旋转浮阀 | 第19-20页 |
2.2.2 主动旋转阀 | 第20-21页 |
2.2.3 固旋阀 | 第21-22页 |
2.3 曝气氧传质理论 | 第22-29页 |
2.3.1 双膜理论 | 第23-24页 |
2.3.2 菲克定律 | 第24-26页 |
2.3.3 最优气泡群理论 | 第26页 |
2.3.4 氧传质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2.4 曝气池气液流动特性参数-气含率 | 第29-31页 |
2.4.1 气含率概述 | 第29页 |
2.4.2 曝气池内气含率的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2.5 本文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3-45页 |
3.1 旋转曝气器构造 | 第33-34页 |
3.2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4-36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3.3 充氧性能的表征 | 第36-39页 |
3.3.1 充氧均匀性指数 | 第36页 |
3.3.2 氧总传质系数 | 第36-37页 |
3.3.3 氧传质速率 | 第37-38页 |
3.3.4 氧传质效率 | 第38页 |
3.3.5 曝气效率 | 第38-39页 |
3.4 气含率的表征 | 第39-44页 |
3.4.1 测量原理 | 第39-40页 |
3.4.2 探针设计 | 第40-42页 |
3.4.3 信号处理 | 第42页 |
3.4.4 信号采集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研究 | 第45-61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5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45-46页 |
4.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46-50页 |
4.3.1 实验流程 | 第46-48页 |
4.3.2 实验步骤 | 第48-5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9页 |
4.4.1 充氧均匀性指数 | 第50-53页 |
4.4.2 氧总传质系数 | 第53-55页 |
4.4.3 氧传质速率 | 第55-56页 |
4.4.4 氧传质效率 | 第56-57页 |
4.4.5 曝气效率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旋转曝气器的局部气含率研究 | 第61-71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61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61-62页 |
5.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62-64页 |
5.3.1 实验流程 | 第62-63页 |
5.3.2 实验步骤 | 第63-64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5.4.1 旋转对气含率径向分布的影响 | 第64-66页 |
5.4.2 旋转对气含率轴向分布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3 气量对气含率径向分布的影响 | 第67-69页 |
5.4.4 气量对气含率轴向分布的影响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