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电压LiCoO2电池的电极材料改性与功能电解液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5-19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第15-16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6-17页
        1.2.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17-19页
        1.2.4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第19页
    1.3 高电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LiCoO_2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第20-21页
        1.3.2 LiCoO_2正极材料的衰减机理第21-22页
        1.3.3 LiCoO_2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第22-23页
    1.4 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液第23-26页
        1.4.1 新型高电压电解液溶剂第23-25页
        1.4.2 高电压电解液添加剂第25-26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第27-30页
    2.1 实验药品和主要仪器设备第27-28页
    2.2 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第28页
        2.2.1 材料结构分析第28页
        2.2.2 材料表面元素分析第28页
        2.2.3 材料的表面形貌分析第28页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8-30页
        2.3.1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2.3.2 扣式电池的组装第29页
        2.3.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30页
第三章 高电压LiCoO_2正极材料的MgAl_2O_4改性研究第30-43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1页
        3.2.1 Al_2O_3、MgO、MgAl_2O_4改性LiCoO_2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0-31页
        3.2.2 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42页
        3.3.1 不同改性物质对LiCoO_2晶体结构的影响第31-33页
        3.3.2 不同改性物质对LiCoO_2正极材料表面形貌的影响第33-37页
        3.3.3 不同改性物质对LiCoO_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7-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1H,1H,5H-八氟戊基-1,1,2,2-四氟乙基醚用作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第43-52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实验部分第43-44页
        4.2.1 电解液配制和电池组装第43-44页
        4.2.2 电化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测试第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4.3.1 不同F-EAE含量对Li/LiCoO_2半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4-47页
        4.3.2 不同F-EAE含量对Li/石墨半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4.3.3 不同F-EAE含量对LiCoO_2/石墨全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8-49页
        4.3.4 不同F-EAE含量电解液的阻燃性能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丁二腈和氟代碳酸乙烯酯用作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第52-62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实验部分第52-53页
        5.2.1 电解液配制和电池组装第52-53页
        5.2.2 电化学性能和物理表征测试第5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3-60页
        5.3.1 不同SN含量对LiCo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54页
        5.3.2 复合添加剂对LiCo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5.3.3 不同电解液体系对LiCoO_2表面形貌的影响第56-59页
        5.3.4 不同改进方式对LiCo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总结第62-63页
    6.1 本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意义第62页
    6.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和成果情况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旋转曝气器的曝气充氧性能及局部气含率研究
下一篇: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