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奶牛个体采食量测定仪的设计与试验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页
1 前言第11-20页
    1.1 采食量对奶牛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第11页
    1.2 影响反刍动物采食量的因素第11-12页
        1.2.1 体重第11页
        1.2.2 生理阶段第11-12页
        1.2.3 生产水平第12页
        1.2.4 饲喂方法第12页
        1.2.5 日粮组成第12页
    1.3 采食量的测定方法第12-15页
        1.3.1 模拟采食法第13页
        1.3.2 指示剂法第13-14页
        1.3.3 差额法第14页
        1.3.4 三结合法第14-15页
        1.3.5 反刍时间法第15页
        1.3.6 奶牛采食量的预测法第15页
    1.4 采食量测定仪的研究进展第15-18页
        1.4.1 国内外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6-17页
        1.4.2 国内外基于ZigBee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7-18页
    1.5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8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 硬件环境第20页
    2.2 软件环境第20页
    2.3 测定仪系统的开发平台和环境第20页
    2.4 试验动物与日粮组成第20-21页
    2.5 数据统计分析第21-22页
3 采食量测定仪总体设计方案第22-37页
    3.1 奶牛个体采食量测定仪设计理念第22页
    3.2 奶牛个体采食量测定仪系统操作流程第22-25页
    3.3 奶牛个体采食量测定仪的整体结构第25-35页
        3.3.1 奶牛采食量测定仪的外部框架设计第25-26页
        3.3.2 奶牛身份识别系统第26-29页
        3.3.3 阅读器节点配置设计第29页
        3.3.4 标签碰撞检测第29-30页
        3.3.5 基于视频图像的奶牛识别系统第30-32页
        3.3.6 无线称重系统第32-34页
        3.3.7 无线数传模块第34页
        3.3.8 系统通信第34页
        3.3.9 下位机的软硬件配置第34-35页
    3.4 奶牛个体采食量测定仪的功能设计第35-36页
        3.4.1 饲料秤智能监控系统第35页
        3.4.2 进食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第35-36页
    3.5 系统性能测试第36-3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4.1 奶牛采食量测定第37-39页
    4.2 差异性分析第39页
    4.3 相关性分析第39-41页
5. 讨论第41-44页
    5.1 奶牛个体采食测定仪的设计第41-42页
    5.2 奶牛采食量的测定第42-44页
6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电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刘北汜文学活动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