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水稻叶片的重要性 | 第12-14页 |
1.1.1 水稻叶片形态影响光合作用 | 第12-13页 |
1.1.2 水稻叶与产量的关系 | 第13-14页 |
1.2 水稻叶的结构 | 第14-17页 |
1.2.1 水稻叶片外部结构 | 第15-16页 |
1.2.2 水稻叶片内部结构 | 第16-17页 |
1.3 水稻叶的发育 | 第17-23页 |
1.3.1 叶原基的起始及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3.2 基-顶轴的发育及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1.3.3 中-侧轴的发育及相关研究 | 第20页 |
1.3.4 近-远轴的发育及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1.4 水稻叶片面积相关研究 | 第23-28页 |
1.4.1 水稻窄叶突变体的相关研究 | 第25-27页 |
1.4.2 水稻宽叶突变体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8-30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4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3.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3.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40页 |
3.2.1 F_2遗传和基因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31页 |
3.2.2 表型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 | 第31页 |
3.2.3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及光合参数分析 | 第31-32页 |
3.2.4 叶片的细胞学观察 | 第32-34页 |
3.2.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4页 |
3.2.6 基因定位 | 第34-35页 |
3.2.7 DNA的提取、扩增及电泳检测 | 第35-36页 |
3.2.8 连锁作图分析 | 第36-37页 |
3.2.9 候选基因克隆及测序 | 第37-38页 |
3.2.10 基因表达分析 | 第38-39页 |
3.2.11 生长素响应实验 | 第39-40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54页 |
4.0 水稻宽叶突变体dw1的表型鉴定 | 第40-42页 |
4.0.1 dw1的表型特征 | 第40页 |
4.0.2 dw1叶片形态分析 | 第40-42页 |
4.1 水稻宽叶突变体dw1农艺性状分析 | 第42页 |
4.2 水稻宽叶突变体dw1光系统效率分析 | 第42-44页 |
4.3 突变体dw1叶片组织细胞学观察 | 第44-45页 |
4.4 水稻宽叶突变体基因dw1的图位克隆 | 第45-48页 |
4.4.1 突变体dw1的遗传分析 | 第45页 |
4.4.2 突变体dw1的基因定位 | 第45-47页 |
4.4.3 DW1候选基因的鉴定 | 第47-48页 |
4.5 DW1基因的验证 | 第48-51页 |
4.5.1 等位突变体dw1-1 的鉴定 | 第48-50页 |
4.5.2 候选基因DW1的验证 | 第50-51页 |
4.6 DW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51-52页 |
4.7 突变体dw1对生长素的响应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52-54页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4-58页 |
5.1 结果讨论 | 第54-56页 |
5.1.1 dw1是一个新的d62等位突变体 | 第54页 |
5.1.2 DW1调控生长素合成从而影响维管束的发育影响叶片宽度 | 第54-55页 |
5.1.3 DW1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分裂 | 第55-56页 |
5.1.4 等位突变体dw1-1 的应用价值 | 第56页 |
5.2 主要结论 | 第56-58页 |
5.2.1 dw1突变体的主要表型及农艺性状调查 | 第56-57页 |
5.2.2 dw1突变体叶片形态分析和组织学观察 | 第57页 |
5.2.3 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 | 第57页 |
5.2.4 DW1基因克隆及验证 | 第57页 |
5.2.5 DW1基因表达分析 | 第57页 |
5.2.6 DW1参与生长素介导的叶片发育过程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加科研项目和已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