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赋税征收机构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导论 | 第13-18页 |
(一) 宋代赋税征收机构的历史地位 | 第13-14页 |
(二) 宋代赋税征收机构的演变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五)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一、宋代赋税的结构 | 第18-27页 |
(一) 赋税收入结构分析 | 第18-21页 |
(二) 宋代税法体系 | 第21-27页 |
1. 两税法的变化及方田均税法 | 第21-22页 |
2. 专卖法律 | 第22-26页 |
3. 工商立法 | 第26-27页 |
二、中央赋税征收机构 | 第27-38页 |
(一) 元丰改制前——三司赋税征收机构 | 第27-32页 |
(1) 三司的渊源 | 第27-28页 |
(2) 三司的职能 | 第28-29页 |
(3) 三司使与宰相的关系 | 第29-30页 |
(4) 三司废止的原因 | 第30-32页 |
(二) 元丰改制——户部赋税征收机构 | 第32-33页 |
1. 户部的职能 | 第32-33页 |
2. 户部尚书与北宋三司使的比较 | 第33页 |
(三) 南宋政权建立后——总领所 | 第33-38页 |
1. 总领所的渊源 | 第33-35页 |
2. 总领所创设的原因 | 第35页 |
3. 总领所与户部的关系 | 第35-36页 |
4. 总领所的职能 | 第36-38页 |
三、中央派出的赋税征收机构 | 第38-47页 |
(一) 转运司 | 第38-41页 |
1. 转运司的确立 | 第38-39页 |
2. 转运司的性质 | 第39-40页 |
3. 转运司的职能 | 第40-41页 |
(二) 提点刑狱司 | 第41-44页 |
1. 征收赋税 | 第42-43页 |
2. 催督赋税 | 第43页 |
3. 监察、整理财政账籍 | 第43-44页 |
(三) 提举常平司 | 第44-47页 |
四、地方赋税征收机构 | 第47-58页 |
(一) 州一级赋税征收机构 | 第47-49页 |
1. 中央收州财权的措施 | 第47-48页 |
2. 州级赋税征收机构 | 第48-49页 |
(二) 县级赋税征收机构 | 第49-53页 |
1. 官方赋税征收机构 | 第50-52页 |
2. 揽户 | 第52-53页 |
(三) 乡司 | 第53-58页 |
五、宋代赋税征收机构特点、利弊及启示 | 第58-65页 |
(一) 宋代赋税征收机构的特点 | 第58-60页 |
(二) 宋代赋税征收机构的利弊 | 第60-63页 |
(三) 历史的启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