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3.1 煤矿区地下水系统演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2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3 水文地球化学演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 第27-41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7-30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27-28页 |
2.1.2 气象 | 第28-30页 |
2.1.3 水文 | 第30页 |
2.2 地质背景 | 第30-34页 |
2.2.1 地层 | 第30-32页 |
2.2.2 构造 | 第32页 |
2.2.3 断层 | 第32-34页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4-39页 |
2.3.1 含水层与隔水层 | 第34-39页 |
2.3.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39页 |
2.4 工程概况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地下水流动系统数值模拟 | 第41-83页 |
3.1 开矿前(1973-1982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1-64页 |
3.1.1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1-43页 |
3.1.2 地下水流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3.1.3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44-54页 |
3.1.4 源汇项 | 第54-58页 |
3.1.5 模型识别校正 | 第58-64页 |
3.2 煤矿开采后(2016-2046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64-68页 |
3.2.1 模拟年限 | 第64页 |
3.2.2 渗透系数 | 第64-65页 |
3.2.3 源汇项 | 第65-67页 |
3.2.4 矿坑模拟 | 第67-68页 |
3.2.5 矿区水均衡计算 | 第68页 |
3.3 露天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和预测 | 第68-81页 |
3.3.1 露天开采对区域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 第68-71页 |
3.3.2 露天开采对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3.3.3 露天开采疏干范围评估 | 第72-74页 |
3.3.4 露天开采对伊敏河的影响 | 第74-80页 |
3.3.5 露天开采对区域地下水循环速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地下水水化学场演化研究 | 第83-135页 |
4.1 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演化对比分析 | 第83-115页 |
4.1.1 水样数理统计及空间分布对比分析 | 第84-104页 |
4.1.2 水化学类型分析 | 第104-115页 |
4.2 水化学特征时空演化成因分析 | 第115-132页 |
4.2.1 饱和指数分析 | 第115-117页 |
4.2.2 水化学特征离子比例系数分析 | 第117-129页 |
4.2.3 吉布斯图法分析 | 第129-132页 |
4.3 露天煤矿开采对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演化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4.3.1 水化学成分 | 第132页 |
4.3.2 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 第132-1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35-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