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的目的 | 第9-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重难点、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本质的内涵分析与人的本质系统构成 | 第17-26页 |
一、本质的内涵分析 | 第17-18页 |
二、人的本质系统构成 | 第18-26页 |
(一)人的本质涵义 | 第18-20页 |
(二)人的本质系统构成要素 | 第20-26页 |
第三章 人的本质优化何以可能 | 第26-30页 |
一、本质的变化发展说明人的本质优化得以可能 | 第26页 |
二、人作为自然存在具有的不确定性说明了人的本质优化得以可能 | 第26-27页 |
三、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本质思想说明人的本质优化得以可能 | 第27-28页 |
四、列宁的本质认识过程的思想说明人的本质优化得以可能 | 第28页 |
五、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命题的启示说明人的本质优化得以可能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人的本质优化的意义 | 第30-34页 |
一、人的本质优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 第30页 |
二、人的本质优化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30-31页 |
三、人的本质优化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 第31-32页 |
四、人的本质优化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 第32页 |
五、人的本质优化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 第32-34页 |
第五章 人的本质优化的实现途径 | 第34-48页 |
一、人的自然本质的优化途径 | 第34-36页 |
(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优化人的自然本质 | 第34-35页 |
(二)提升人的身体素质以优化人的自然本质 | 第35-36页 |
二、人的社会本质优化途径 | 第36-41页 |
(一)运用行政手段以优化人的社会本质 | 第37页 |
(二)运用法律手段以优化人的社会本质 | 第37-38页 |
(三)运用道德手段以优化人的社会本质 | 第38-39页 |
(四)运用教育手段以优化人的社会本质 | 第39页 |
(五)运用舆论手段以优化人的社会本质 | 第39-41页 |
三、人的文化本质优化途径 | 第41-43页 |
(一)强化文化知识教育以优化人的文化本质 | 第41-42页 |
(二)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优化人的文化本质 | 第42-43页 |
四、人的主体性优化途径 | 第43-48页 |
(一)强化素质教育以优化人的主体性 | 第43-44页 |
(二)参加社会实践以优化人的主体性 | 第44-45页 |
(三)优化环境以提升人的主体性 | 第45-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6页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