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三、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五、本文的基本架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敦煌汉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写本特征 | 第18-35页 |
一、纸张和形制 | 第18-24页 |
(一)纸张 | 第19-20页 |
(二)形制 | 第20-24页 |
二、书写特征 | 第24-30页 |
(一)书写符号 | 第24-26页 |
(二)校加字 | 第26-30页 |
三、文字特征 | 第30-32页 |
四、异文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敦煌汉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形成年代 | 第35-40页 |
一、经籍所见之《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 第35-36页 |
二、《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作者考辩 | 第36-37页 |
(一)玄奘? | 第36-37页 |
(二)义净? | 第37页 |
三、从《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词汇看其形成时代 | 第37-40页 |
第三章 敦煌汉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经文內容 | 第40-52页 |
一、经文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一)序分 | 第40页 |
(二)正宗分 | 第40页 |
(三)流通分 | 第40-41页 |
二、经文内容解析 | 第41-52页 |
(一)关注民众生活 | 第41-49页 |
(二) 义理解读 | 第49-52页 |
第四章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在敦煌及其周边流行 | 第52-68页 |
一、唐五代宋初的敦煌及其与周边关系 | 第52-60页 |
(一)唐五代宋初的敦煌 | 第52-58页 |
(二)敦煌与周边的战和 | 第58-60页 |
二、敦煌汉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在敦煌及周边社会功用 | 第60-64页 |
(一)敦煌汉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题记概观 | 第60-62页 |
(二)《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之社会功用 | 第62-64页 |
三、《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在敦煌及其周边的流行原因 | 第64-68页 |
(一)敦煌地区的佛教思想传统 | 第64-65页 |
(二)敦煌的社会环境 | 第65-66页 |
(三)《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信仰型”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敦煌汉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校注 | 第75-94页 |
致谢 | 第94-97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