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玉篇》釋義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上篇 通論篇 | 第10-42页 |
一、緒論 | 第10-18页 |
1.1 顧野王及其《玉篇》 | 第10-13页 |
1.1.1 顧野王簡介 | 第10页 |
1.1.2《玉篇》簡介 | 第10-11页 |
1.1.3 與《玉篇》密切相關的字書 | 第11-12页 |
1.1.4 《玉篇》注音釋義特點 | 第12-13页 |
1.2 《玉篇》釋義對後世字書的影響 | 第13-14页 |
1.3 《玉篇》的研究現狀 | 第14-16页 |
1.4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及意義 | 第16-18页 |
二、《玉篇》釋義概論 | 第18-23页 |
2.1 《玉篇》體例 | 第18-21页 |
2.1.1 先注音後釋義 ,堅持音義結合 | 第18-19页 |
2.1.2 單字說解體系,本義引申義同釋 | 第19-20页 |
2.1.3 兼採眾家之說,釋義豐富完備 | 第20-21页 |
2.2 《玉篇》釋義特點 | 第21-23页 |
2.2.1 重點突出實用性強 | 第21页 |
2.2.2 承襲前代勇於創新 | 第21-22页 |
2.2.3 簡明扼要義項分明 | 第22-23页 |
三、《玉篇》釋義的來源 | 第23-26页 |
3.1 《玉篇》釋義引書情況 | 第23页 |
3.2 《玉篇》釋義引《說文》 | 第23-24页 |
3.3《玉篇》釋義引《十三經》及《十三經註疏》 | 第24页 |
3.4 源於其他典籍的釋義 | 第24-25页 |
3.5 未標明出處的釋義 | 第25-26页 |
四、《玉篇》釋義的缺失 | 第26-34页 |
4.1 疑難釋義的界定 | 第26-28页 |
4.1.1 疑字 | 第26-27页 |
4.1.2 難字 | 第27-28页 |
4.2 釋義缺失類型 | 第28-32页 |
4.2.1 增字類 | 第28页 |
4.2.2 脫字類 | 第28-29页 |
4.2.3 形近混同類 | 第29页 |
4.2.4 義闕 | 第29-30页 |
4.2.5 字頭訛誤 | 第30页 |
4.2.6 引文訛誤 | 第30页 |
4.2.7 引文注文相混 | 第30页 |
4.2.8 釋義訛誤 | 第30-31页 |
4.2.9 釋義不完備 | 第31页 |
4.2.10未標明出處 | 第31-32页 |
4.3 釋義失誤的原因 | 第32-34页 |
五、《玉篇》引《方言》考 | 第34-42页 |
5.1 《玉篇》引《方言》概述 | 第34页 |
5.2 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 第34-35页 |
5.3 《玉篇》引《方言》考 | 第35-42页 |
下篇 《玉篇》疑難釋義考釋 | 第42-69页 |
結語 | 第69-70页 |
參考文獻 | 第70-72页 |
致謝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