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1.1 高炉冶炼技术的发展与焦炭质量 | 第9页 |
| 1.2 焦炭在高炉内的行径和作用 | 第9-15页 |
| 1.2.1 焦炭在高炉内的行径 | 第11-13页 |
| 1.2.2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 | 第13-15页 |
| 1.3 焦炭热性质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1.3.1 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 1.3.2 当前焦炭热性质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1.3.3 解决的方向 | 第19页 |
| 1.4 焦炭气化反应控制模式 | 第19-22页 |
| 1.4.1 焦炭孔结构及其对气化行为的影响 | 第20-21页 |
| 1.4.2 焦炭基质及其对气化行为的影响 | 第21-22页 |
| 1.5 基于基质反应性和孔扩散的焦炭气化行为研究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22-23页 |
| 第2章 研究方案 | 第23-28页 |
| 2.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 2.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2.3 关键问题与预期创新点 | 第23-25页 |
| 2.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4页 |
| 2.3.2 创新点 | 第24-25页 |
| 2.4 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 第25-28页 |
| 2.4.1 技术路线图 | 第25页 |
| 2.4.2 实验方案 | 第25-28页 |
| 第3章 影响焦炭反应性参数的确定 | 第28-41页 |
| 3.1 焦炭反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的建立 | 第28-33页 |
| 3.1.1 焦炭基质气化参数与CRI的相关性 | 第28-29页 |
| 3.1.2 焦炭的气孔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 3.1.3 模型中参数的选择 | 第30页 |
| 3.1.4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 3.1.5 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 | 第31-32页 |
| 3.1.6 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 | 第32-33页 |
| 3.2 不同粒度焦炭气化反应特征的研究 | 第33-39页 |
| 3.2.1 细焦粉气化反应测试 | 第33-36页 |
| 3.2.2 粒焦气化反应测试 | 第36-39页 |
| 3.3 不同粒度焦炭气化反应特征的比较 | 第39-40页 |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基质和孔结构对反应性影响机理的应用 | 第41-57页 |
| 4.1 添加钢渣焦炭气化行为分析 | 第41-53页 |
| 4.1.1 高反应性焦炭的发展及反应行为 | 第41-46页 |
| 4.1.2 焦炭的本征初始反应速率 | 第46-48页 |
| 4.1.3 焦炭的表观反应速率 | 第48-49页 |
| 4.1.4 焦炭气化效率因子与西勒模数 | 第49-53页 |
| 4.2 焦炭热性质测试方法的优化 | 第53-56页 |
| 4.3 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