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连续钢桁拱主桁节点和悬臂托架连接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第12-1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6-20页
        1.3.1 研究对象第16-18页
        1.3.2 主要工作第18-20页
第2章 钢桥疲劳分析计算基本理论第20-41页
    2.1 疲劳基本概念第20-24页
        2.1.1 基本参数第20-21页
        2.1.2 疲劳抗力曲线第21-22页
        2.1.3 疲劳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第22页
        2.1.4 疲劳分类第22-24页
    2.2 疲劳破坏第24-29页
        2.2.1 疲劳失效的基本型式第25-26页
        2.2.2 疲劳失效的一般特征第26-27页
        2.2.3 疲劳破坏的断口特征第27-29页
    2.3 疲劳问题的研究方法第29-30页
    2.4 疲劳荷载谱第30-35页
        2.4.1 雨流计数法第31-32页
        2.4.2 泄水法第32-33页
        2.4.3 基于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的雨流计数法第33-35页
    2.5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35-40页
        2.5.1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36-37页
        2.5.2 双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37页
        2.5.3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37-39页
        2.5.4 三种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优劣对比第39-40页
        2.5.5 等效应力幅第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轻轨悬臂托架疲劳荷载谱计算第41-50页
    3.1 概述第41-42页
    3.2 初步选取疲劳试验位置第42页
    3.3 最终确定疲劳试验位置第42-45页
        3.3.1 加载方案第43页
        3.3.2 内力幅值情况第43-45页
    3.4 内力频值谱第45-48页
        3.4.1 内力影响线第45-46页
        3.4.2 内力历程第46-47页
        3.4.3 内力频值谱的计算第47-48页
    3.5 等效常幅内力值的计算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轻轨悬臂托架疲劳试验第50-75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轻轨悬臂托架静力分析第50-52页
    4.3 疲劳试验模型方案比选第52-60页
        4.3.1 方案一:对称模型第52-55页
        4.3.2 方案二:固端模型第55-57页
        4.3.3 方案三:悬臂模型第57-59页
        4.3.4 三种方案比较第59-60页
    4.4 试验模型和试验设备第60-62页
    4.5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第62-63页
    4.6 疲劳加载第63-73页
        4.6.1 加载情况第63-65页
        4.6.2 试验结果第65-73页
    4.7 基于规范的疲劳强度检算第73-74页
    4.8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 劳实验应变测试结果第81-120页
    1- 荷载次数N-0万次第81-87页
    2- 荷载次数N-20万次第87-93页
    3- 荷载次数N=50万次第93-99页
    4- 荷载次数N-100万次第99-105页
    5- 荷载次数N-150万次第105-111页
    6- 荷载次数N=200万次第111-117页
    7- 超载结果第117-12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板市场高管“妒忌”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法之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