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1-28页 |
2.1“妒忌” | 第21-24页 |
2.1.1“妒忌”的概念 | 第21页 |
2.1.2“妒忌”产生的原因 | 第21-24页 |
2.2 心理账户 | 第24-26页 |
2.2.1 心理账户的概念 | 第24页 |
2.2.2 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 | 第24-26页 |
2.3 薪酬契约 | 第26-27页 |
2.3.1 薪酬结构 | 第26-27页 |
2.3.2 薪酬决定机制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创业板高管薪酬及过度投资现状 | 第28-40页 |
3.1 我国创业板高管薪酬现状 | 第28-30页 |
3.2 我国创业板过度投资现状 | 第30-33页 |
3.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0页 |
3.2.2 过度投资现状的计量 | 第30-33页 |
3.3 我国创业板和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及过度投资现状比较 | 第33-39页 |
3.3.1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 | 第33-36页 |
3.3.2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状 | 第36-38页 |
3.3.3 我国创业板和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及过度投资现状比较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高管“妒忌”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实证检验 | 第40-59页 |
4.1“妒忌”引发过度投资逻辑推导 | 第40-43页 |
4.1.1 模型概念定义 | 第40-42页 |
4.1.2 逻辑模型推导 | 第42-43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3-44页 |
4.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4.4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 第45-48页 |
4.4.1 变量定义 | 第45-47页 |
4.4.2 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4.5 实证结果 | 第48-50页 |
4.6 拓展性检验 | 第50-58页 |
4.6.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50页 |
4.6.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 第50-51页 |
4.6.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4.6.4 实证结果 | 第52-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抑制高管“妒忌”对过度投资影响的政策与建议 | 第59-63页 |
5.1 完善企业的相关治理机制 | 第59-61页 |
5.1.1 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 第59-60页 |
5.1.2 优化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 | 第60-61页 |
5.2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 第61页 |
5.3 控制高管的心理偏差 | 第61-62页 |
5.3.1 重视逆向思维、自我反思 | 第62页 |
5.3.2 加强行业信息收集、建设学习型企业 | 第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