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铜基载氧体特性对煤化学链燃烧多环芳烃排放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4页
        1.1.1 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以及控制手段第10-12页
        1.1.2 化学链燃烧的原理第12-13页
        1.1.3 煤化学链燃烧的类型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对载氧体的研究第14-19页
        1.2.2 对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研究第19-21页
    1.3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1.3.1 本文选题依据第21-22页
        1.3.2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1.4 研究内容第23页
    1.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4-34页
    2.1 实验装置第24-26页
        2.1.1 石英管燃烧反应装置第24-25页
        2.1.2 索式提取器第25-26页
        2.1.3 旋转蒸发仪第26页
    2.2 实验原料第26-31页
        2.2.1 实验煤样第26-28页
        2.2.2 实验药品第28-29页
        2.2.3 载氧体的制备第29页
        2.2.4 实验设备第29-30页
        2.2.5 表征仪器第30-31页
    2.3 实验研究方法第31-33页
        2.3.1 实验工况第31页
        2.3.2 燃烧过程实验步骤与方法第31-32页
        2.3.3 对载氧体的实验研究方法第32页
        2.3.4 对燃烧后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实验研究方法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50页
    3.1 PAHs排放特性研究第34-40页
        3.1.1 不同反应温度PAHs排放特性第35-36页
        3.1.2 不同煤种的PAHs排放特性第36-38页
        3.1.3 不同载氧体制备方法PAHs排放特性第38-40页
    3.2 CuO/Al_2O_3载氧体的物性分析第40-48页
        3.2.1 未反应载氧体的SEM-EDX分析第40-42页
        3.2.2 与不同煤种反应后载氧体SEM分析结果第42-46页
        3.2.3 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对载氧体的SEM分析结果第46-48页
    3.3 PAHs排放特性与CuO/Al_2O_3载氧体积炭富集量之间可能的关系第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4.1 结论第50-51页
    4.2 本文创新点第51页
    4.3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51页
    4.4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菌株Pseudomonas koreensis UVCN18的聚-β-羟基丁酸酯聚合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下一篇:黑木耳薄片食品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