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MT法在金口河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目的及方法 | 第12-15页 |
第2章 方法原理简介 | 第15-17页 |
2.1 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2 关于TE与TM测量方式简介 | 第16-17页 |
第3章 反演软件及数据处理流程 | 第17-21页 |
3.1 数据处理软件的对比及选择 | 第17-18页 |
3.2 数据处理思路 | 第18页 |
3.3 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 第18-19页 |
3.3.1 数据编辑 | 第18页 |
3.3.2 静态校正 | 第18-19页 |
3.3.3 地形校正 | 第19页 |
3.3.4 过渡区校正 | 第19页 |
3.4 数据处理流程 | 第19-21页 |
第4章 CSAMT法隧道勘查应用实例 | 第21-36页 |
4.1 测区位置及概况 | 第21-22页 |
4.2 地层 | 第22-24页 |
4.3 构造 | 第24-25页 |
4.3.1 断层 | 第24-25页 |
4.3.2 褶皱 | 第25页 |
4.4 测区地球物理特征 | 第25-26页 |
4.5 仪器设备的选择 | 第26-27页 |
4.6 测点敷设 | 第27-28页 |
4.7 试验工作 | 第28-33页 |
4.7.1 收发距试验 | 第28-30页 |
4.7.2 供电电流试验 | 第30-32页 |
4.7.3 采集时间试验 | 第32-33页 |
4.8 施工参数选择 | 第33-34页 |
4.9 数据采集 | 第34-36页 |
4.9.1 场源布设 | 第34-35页 |
4.9.2 接收装置布设 | 第35页 |
4.9.3 施工难点 | 第35-36页 |
第5章 资料解释与应用 | 第36-44页 |
5.1 解译原则 | 第36页 |
5.2 解译成果及应用 | 第36-42页 |
5.3 对比验证 | 第42-44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44-46页 |
主要结论 | 第44-45页 |
问题和建议 | 第45-46页 |
感谢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图名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