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金融监管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9-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第15-26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第15页
    2.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第15-16页
    2.3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第16-26页
        2.3.1 第三方支付第17-19页
        2.3.2 P2P网络借贷第19-20页
        2.3.3 众筹融资第20-21页
        2.3.4 信息化金融机构第21-24页
        2.3.5 大数据金融第24-25页
        2.3.6 互联网金融门户第25-26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给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第26-29页
    3.1 冲破分业经营格局和行业限制第26页
    3.2 改变金融风险的特征第26-27页
    3.3 给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带来冲击第27-29页
第四章 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演进规律第29-34页
    4.1 金融监管模式的定义与分类第29-30页
    4.2 不同金融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第30-32页
        4.2.1 分业监管模式第30页
        4.2.2 统一监管模式第30-31页
        4.2.3 不完全统一监管模式第31-32页
    4.3 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第32-33页
    4.4 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启示第33-34页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分析第34-43页
    5.1 我国未来金融监管思路第34-36页
        5.1.1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结合第34-35页
        5.1.2 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监管相结合第35页
        5.1.3 机构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相结合第35-36页
    5.2 我国未来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想第36-40页
        5.2.1 政府监管体系第37-38页
        5.2.2 行业自律监管体系第38-40页
    5.3 监管重点问题的完善第40-43页
        5.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第40页
        5.3.2 完善金融征信体系第40-41页
        5.3.3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第41页
        5.3.4 加强监管协调第41-4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3-45页
    6.1 简短的结论第43页
    6.2 工作展望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lpha套利策略有效性及对市场影响--基于计算实验方法
下一篇: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