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复合地层TBM破岩过程滚刀磨损机理及掘进效率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1页
    1.1 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盘形滚刀破岩机理第11-14页
        1.2.2 盘形滚刀受力预测第14-16页
        1.2.3 盘形滚刀磨损第16-17页
        1.2.4 存在不足第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8-21页
2 盘形滚刀正常与偏磨磨损量计算模型第21-35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滚刀正常磨损与偏磨发生机制第21-23页
    2.3 滚刀与岩体相对滑动过程接触力学模型第23-26页
        2.3.1 滚刀与岩石接触区弹性滑动分析第23页
        2.3.2 接触区域的边界条件第23-24页
        2.3.3 接触区盘形滚刀的受力第24页
        2.3.4 滑移比的确定第24页
        2.3.5 滚刀偏磨与正常磨损发生临界条件第24-26页
    2.4 滚刀磨损量计算模型第26-31页
        2.4.1 体积磨损量与摩擦功之间的关系第26页
        2.4.2 摩擦功的确定第26-27页
        2.4.3 体积磨损量计算模型第27-31页
    2.5 正常磨损与偏磨对比分析第31-34页
        2.5.1 滚刀正常磨损分析第31-32页
        2.5.2 滚刀偏磨分析第32-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复合地层滚刀破岩力三维力学模型第35-77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单点双角度变量理论第35-36页
    3.3 单点双角度理论的应用第36-39页
        3.3.1 岩体变形几何方程的建立第36-38页
        3.3.2 滚刀刃域破岩运动引起的岩石对应点的接触力第38-39页
    3.4 盘形滚刀引起的岩石弹性应力域第39-45页
        3.4.1 滚刀刃域内侧引起的岩石应力分布第40-42页
        3.4.2 滚刀刃域外侧引起的岩石应力分布第42-45页
    3.5 滚刀破岩力三维模型第45-54页
        3.5.1 破岩力计算公式的建立第45-46页
        3.5.2 三维破岩力模型下滚刀磨损量的计算第46-47页
        3.5.3 三维破岩力预测模型的验证第47-49页
        3.5.4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9-54页
    3.6 复合地层下滚刀切削力和岩体应力场分布第54-74页
        3.6.1 复合地层条件下滚刀的切削力第55-57页
        3.6.2 复合地层条件下滚刀破岩引起的岩石应力场分布第57-70页
        3.6.3 复合地层条件下滚刀偏磨分析第70-74页
    3.7 本章小结第74-77页
4 TBM盘形滚刀掘进过程数值模拟及掘进效率分析第77-101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均一地层盘形滚刀掘进过程数值模拟第77-89页
        4.2.1 数值分析模型第77-81页
        4.2.2 均一地层滚刀破岩力分析第81-85页
        4.2.3 均一地层滚刀破岩分析第85-89页
    4.3 复合地层盘形滚刀掘进过程数值模拟第89-98页
        4.3.1 复合地层结构简化第89-90页
        4.3.2 软硬互层盘形滚刀破岩模拟第90页
        4.3.3 复合地层滚刀破岩力分析第90-92页
        4.3.4 复合地层滚刀破岩效率分析第92-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01-103页
    5.1 结论第101-102页
    5.2 展望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1页
附录第111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1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选择不同融合方式治疗中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对比
下一篇: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术后隐性失血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