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2页 |
1 概述 | 第12页 |
2 腰椎融合术的适应症 | 第12-14页 |
2.1 腰椎创伤 | 第13页 |
2.2 腰椎退行性疾病 | 第13页 |
2.3 肿瘤 | 第13页 |
2.4 感染性疾病 | 第13页 |
2.5 畸形 | 第13-14页 |
3 腰椎融合的生物力学 | 第14页 |
4 不同融合术式 | 第14-18页 |
4.1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 | 第14-15页 |
4.2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 | 第15页 |
4.3 前路腰椎椎体融合术(ALIF) | 第15-16页 |
4.4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 | 第16-17页 |
4.5 腰椎前、后路联合融合术(360°融合术) | 第17页 |
4.6 经皮骶前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AxiaLIF) | 第17页 |
4.7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 | 第17-18页 |
4.8 微创椎间融合技术 | 第18页 |
5 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 第18-21页 |
5.1 手术并发症 | 第18-20页 |
5.2 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 第20页 |
5.3 手术失败综合征 | 第20-21页 |
6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2-32页 |
1 诊断、纳入、排除与剔除标准 | 第22-2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2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1.4 门诊随访 | 第22-23页 |
2 评价方法与指标 | 第23-25页 |
2.1 数据收集 | 第23-24页 |
2.2 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3. 数据管理与分析 | 第25页 |
3.1 数据录入与管理 | 第25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25-26页 |
5 结果 | 第26-30页 |
5.1 一般资料 | 第26页 |
5.2 手术损伤情况对比 | 第26-27页 |
5.3 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 第27-28页 |
5.4 融合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5.5 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 第29页 |
5.6 并发症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6. 讨论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