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校车儿童乘员安全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校车安全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校车发展史 | 第12页 |
1.2.2 国外校车安全法规标准的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我国校车安全法规标准的发展和现状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安全气囊的发展和现状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碰撞试验的发展和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6页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儿童乘员的保护和评价 | 第18-24页 |
2.1 安全气囊对儿童乘员损伤防护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2.1.1 交通事故损伤流行病学 | 第18-19页 |
2.1.2 乘员损伤生物力学 | 第19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2.2 校车乘员伤害评价 | 第19-21页 |
2.3 各国校车乘员安全法规标准 | 第21-23页 |
2.3.1 美国校车乘员安全法规标准 | 第21-22页 |
2.3.2 欧洲校车乘员安全法规标准 | 第22页 |
2.3.3 我国校车乘员安全法规标准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校车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4-32页 |
3.1 台车试验 | 第24-25页 |
3.2 校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3.2.1 校车车体模型 | 第25-27页 |
3.2.2 假人模型 | 第27页 |
3.2.3 安全带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2.4 加速度场 | 第28页 |
3.2.5 接触定义 | 第28页 |
3.3 校车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28-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主动式安全气囊对乘员损伤的防护分析 | 第32-56页 |
4.1 校车主动式安全气囊 | 第32-33页 |
4.2 主动式安全气囊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4.3 不同年龄假人模型 | 第34-35页 |
4.4 校车主动式安全气囊乘员约束系统模型 | 第35-36页 |
4.5 主动式安全气囊参数对不同年龄儿童假人损伤的影响 | 第36-54页 |
4.5.1 安全气囊参数对6岁儿童假人损伤的影响 | 第37-43页 |
4.5.2 安全气囊参数对8岁儿童假人损伤的影响 | 第43-49页 |
4.5.3 安全气囊参数对12岁儿童假人损伤的影响 | 第49-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校车主动式安全气囊的参数优化 | 第56-73页 |
5.1 保护6岁儿童的主动式安全气囊参数优化 | 第57-60页 |
5.1.1 WICS变化率分析下的正交优化 | 第57-58页 |
5.1.2 安全气囊参数灵敏度筛选下的正交优化 | 第58-60页 |
5.2 保护8岁儿童的主动式安全气囊参数优化 | 第60-64页 |
5.2.1 WICS变化率分析下的正交优化 | 第60-62页 |
5.2.2 安全气囊参数灵敏度筛选下的正交优化 | 第62-64页 |
5.3 保护12岁儿童的主动式安全气囊参数优化 | 第64-67页 |
5.3.1 WICS变化率分析下的正交优化 | 第64-65页 |
5.3.2 安全气囊参数灵敏度筛选下的正交优化 | 第65-67页 |
5.4 各年龄儿童两种气囊优化方法的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5 保护6岁,8 岁和12岁儿童的安全气囊参数优化 | 第69-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