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成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灌注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2.1 灌注桩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灌注桩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灌注桩的机械成孔方法概述 | 第14-20页 |
1.3.1 螺旋钻孔 | 第15-16页 |
1.3.2 冲击钻孔 | 第16页 |
1.3.3 潜水钻机钻孔 | 第16-17页 |
1.3.4 正、反循环回转钻孔 | 第17-18页 |
1.3.5 常见机械成孔方法的优缺点 | 第18-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1.4.1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4.2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 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 第22-34页 |
2.1 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 第22-29页 |
2.1.1 泥浆护壁施工法 | 第22-28页 |
2.1.2 全套管施工法 | 第28-29页 |
2.2 机械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 第29页 |
2.3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第29-34页 |
2.3.1 施工前准备质量控制 | 第30页 |
2.3.2 成孔质量标准 | 第30-32页 |
2.3.3 成桩质量控制 | 第32-34页 |
3 机械成孔灌注桩质量评价方法及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 第34-45页 |
3.1 灌注桩的勘察 | 第34-37页 |
3.1.1 勘探深度的要求 | 第34页 |
3.1.2 基岩面起伏较大对策 | 第34-35页 |
3.1.3 持力层的判定 | 第35页 |
3.1.4 勘察及验槽注意事项 | 第35-37页 |
3.2 灌注桩的施工 | 第37-39页 |
3.2.1 桩位的控制 | 第37页 |
3.2.2 嵌岩深度的控制 | 第37-38页 |
3.2.3 孔底沉渣的控制 | 第38-39页 |
3.2.4 钢筋笼安放的控制 | 第39页 |
3.2.5 混凝土浇灌的控制 | 第39页 |
3.3 灌注桩的检测 | 第39-43页 |
3.3.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 第39-40页 |
3.3.2 低应变法 | 第40-41页 |
3.3.3 桩周土侧摩阻力测试 | 第41-43页 |
3.4 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4 风化泥灰岩地区施工质量控制的案例分析 | 第45-72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5-46页 |
4.1.1 拟建项目总体情况 | 第45页 |
4.1.2 详勘和试桩阶段依据 | 第45页 |
4.1.3 场地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 第45-46页 |
4.2 场地详勘分析 | 第46-57页 |
4.2.1 勘察目的与任务 | 第46页 |
4.2.2 地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原位测试 | 第46-48页 |
4.2.3 地下水 | 第48-49页 |
4.2.4 场地与地基评价 | 第49-53页 |
4.2.5 地基与基础方案的选择 | 第53-56页 |
4.2.6 基坑开挖与支护 | 第56页 |
4.2.7 结论及建议 | 第56-57页 |
4.3 试桩质量分析 | 第57-69页 |
4.3.1 试桩目的及内容 | 第57页 |
4.3.2 试桩桩身参数 | 第57-58页 |
4.3.3 试验结果评价 | 第58-68页 |
4.3.4 检测结论及建议 | 第68-69页 |
4.4 工程桩检测 | 第69-72页 |
4.4.1 部分检测结果及处理 | 第69-71页 |
4.4.2 检测总结 | 第71-7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72页 |
5.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