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哲学》述评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叶斯柏森和《语法哲学》 | 第14-21页 |
2.1 作者简介 | 第14-16页 |
2.2 写作背景 | 第16-17页 |
2.3 内容概要 | 第17-18页 |
2.4 总评 | 第18-21页 |
3 普遍语法思想 | 第21-33页 |
3.1 何谓普遍语法 | 第21-22页 |
3.2 叶氏普遍语法观 | 第22-28页 |
3.2.1 词类范畴背后意念 | 第23-24页 |
3.2.2 三品说背后意念 | 第24页 |
3.2.3 组合式和连系式背后意念 | 第24页 |
3.2.4 句法成分背后意念 | 第24-25页 |
3.2.5 句法范畴背后意念 | 第25-27页 |
3.2.6 句子背后意念 | 第27-28页 |
3.3 语法和意念不一致 | 第28-29页 |
3.3.1 语法习惯导致的不一致 | 第28页 |
3.3.2 特定和已定的不一致 | 第28-29页 |
3.3.3 否定的不一致 | 第29页 |
3.3.4 性别的不一致 | 第29页 |
3.4 学术价值 | 第29-31页 |
3.4.1 上承洪堡特 | 第30-31页 |
3.4.2 下启乔姆斯基 | 第31页 |
3.5 理论局限 | 第31-33页 |
4 语法体系 | 第33-42页 |
4.1 何谓二分体系 | 第33-35页 |
4.2 何谓三分体系 | 第35-38页 |
4.3 学术价值 | 第38-41页 |
4.3.1 对英语语法影响 | 第38-40页 |
4.3.2 对汉语语法影响 | 第40-41页 |
4.4 理论局限 | 第41-42页 |
5 三品说 | 第42-48页 |
5.1 何谓三品说 | 第42-45页 |
5.1.1 三品说在句法结构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5.1.2 词品与词类的对应关系 | 第44-45页 |
5.2 学术价值 | 第45-46页 |
5.2.1 对英语语法影响 | 第45页 |
5.2.2 对汉语语法影响 | 第45-46页 |
5.3 理论局限 | 第46-48页 |
6 组合式和连系式 | 第48-57页 |
6.1 组合式 | 第48-49页 |
6.1.1 何谓组合式 | 第48页 |
6.1.2 修品的功能 | 第48-49页 |
6.2 连系式 | 第49-51页 |
6.2.1 何谓连系式 | 第49-50页 |
6.2.2 连系式的分类 | 第50-51页 |
6.2.3 连系式名词 | 第51页 |
6.3 连系式与组合式的区别与联系 | 第51-53页 |
6.3.1 二者区别 | 第51-52页 |
6.3.2 二者联系 | 第52-53页 |
6.4 学术价值 | 第53-55页 |
6.4.1 对英语语法影响 | 第53-55页 |
6.4.2 对汉语语法影响 | 第55页 |
6.5 理论局限 | 第55-57页 |
7 其他重要的语法观 | 第57-61页 |
7.1 语法教学法 | 第57-58页 |
7.2 比较法 | 第58-59页 |
7.3 语言本质观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