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绿色生态城区理念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缘起第11-14页
        1.1.1 绿色生态发展背景下,构建生态、生活、生产共融空间成为共识第11-12页
        1.1.2 生态循环经济理念下,后园区时代产业园区面临转型第12-13页
        1.1.3 绿色生态城区是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第13-14页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14-19页
        1.2.1 研究对象第14-15页
        1.2.2 概念界定第15-19页
    1.3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1 理论意义第19页
        1.3.2 现实意义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第22-32页
    2.1 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理论基础第22-25页
        2.1.1 产业集群第22页
        2.1.2 增长极理论第22-23页
        2.1.3 循环经济理论第23-25页
    2.2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产业特征第25-27页
        2.2.1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产业行为划分第25页
        2.2.2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产业群体特点第25-26页
        2.2.3 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产业特征第26-27页
    2.3 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历程与趋势第27-31页
        2.3.1 高新技术产业区研究历程简要回顾第27-29页
        2.3.2 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区面临的发展要求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绿色生态城区理念导向下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路径重构第32-58页
    3.1 绿色生态城区的相关理论研究第32-40页
        3.1.1 理论基础研究第32-34页
        3.1.2 相关研究进展第34-40页
    3.2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实践经验借鉴第40-48页
        3.2.1 典型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经验第40-46页
        3.2.2 绿色生态城区应具有的品质特征第46-48页
    3.3 绿色生态城区理念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技术框架第48-52页
        3.3.1 基本思路第48页
        3.3.2 目标体系第48-49页
        3.3.3 基本原则第49-51页
        3.3.4 技术内容第51-52页
    3.4 基于绿色生态城区理念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的关键路径第52-56页
        3.4.1 绿色产业空间构建第52页
        3.4.2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第52-54页
        3.4.3 生态交通格局优化第54-55页
        3.4.4 资源利用模式优化第55页
        3.4.5 生态空间结构整合第55-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基于绿色生态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现状研判与规划指标设定第58-76页
    4.1 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生态发展的现状解析第58-63页
        4.1.1 地理区位第59-60页
        4.1.2 自然生态第60-61页
        4.1.3 空间形态第61页
        4.1.4 发展诉求第61-63页
    4.2 绿色生态城区理念对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作用第63-66页
        4.2.1 绿色生态发展的现实要求——推力作用第63-64页
        4.2.2 绿色生态城区的理念的革新——拉力作用第64-65页
        4.2.3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指标——指导作用第65-66页
        4.2.4 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技术手段——支撑作用第66页
    4.3 基于绿色生态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目标第66-69页
    4.4 基于绿色生态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指标设定第69-75页
        4.4.1 相关指标体系对比研究第69-71页
        4.4.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71页
        4.4.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第71-72页
        4.4.4 规划指标体系第72-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区规划应对第76-97页
    5.1 产业空间规划第76-79页
        5.1.1 发展策略第76-78页
        5.1.2 产业空间布局第78-79页
    5.2 土地利用规划第79-84页
        5.2.1 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第79-80页
        5.2.2 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第80-82页
        5.2.3 绿色生态的用地模式第82-83页
        5.2.4 绿色生态的公共空间第83-84页
    5.3 资源利用规划第84-89页
        5.3.1 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第84-87页
        5.3.2 能源利用规划第87-89页
    5.4 交通系统规划第89-91页
        5.4.1 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第89-91页
        5.4.2 园区交通节能第91页
    5.5 生态空间规划第91-96页
        5.5.1 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第91-92页
        5.5.2 绿地系统规划第92-94页
        5.5.3 生物多样性保护第94-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结论第97-98页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3-105页
    发表论文第103页
    实践项目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ID控制器确定性性能评价研究
下一篇:等离子体对电磁波衰减的优化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