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南秦岭石泉北部羊坪湾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3页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第14-15页
        1.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4-15页
        1.1.2 选题来源第15页
    1.2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地理概况第15-16页
        1.2.1 交通位置第15页
        1.2.2 地理概况第15-16页
    1.3 国内外金矿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金矿类型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变质地体中的金矿床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8-25页
        1.4.1 基础地质调查第18页
        1.4.2 主要矿区勘查现状第18-20页
        1.4.3 金矿成矿特征及规律研究现状第20-25页
    1.5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1.5.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6-27页
    1.6 完成实物工作量第27-28页
    1.7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性进展第28-3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33-51页
    2.1 大地构造背景第33页
    2.2 区域地层及构造层特征第33-39页
        2.2.1 中生代中晚期-新生代构造层第34页
        2.2.2 晚元古代晚期-古生代-中生代早期沉积盖层构造层第34-39页
        2.2.3 中-晚元古代过渡基底构造层第39页
    2.3 区域构造特征第39-42页
    2.4 岩浆岩及岩浆活动特征第42-43页
    2.5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第43-44页
    2.6 区域构造演化第44-48页
        2.6.1 前寒武纪基底形成阶段第45页
        2.6.2 晚元古代-中生代多板块复合构造演化及沉积盖层发育阶段第45-47页
        2.6.3 早中生代碰撞造山阶段第47页
        2.6.4 中新生代陆内造山阶段第47-48页
    2.7 区域矿床类型第48-49页
    2.8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49-51页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第51-66页
    3.1 成矿地质背景第51-54页
        3.1.1 矿区地层第51页
        3.1.2 矿区构造第51-53页
        3.1.3 矿区岩浆岩特征第53-54页
    3.2 矿床地质特征第54-66页
        3.2.1 矿化蚀变带特征第54页
        3.2.2 矿体特征第54-59页
        3.2.3 矿石特征第59-65页
        3.2.4 围岩蚀变第65-66页
第四章 成矿地质特征分析第66-90页
    4.1 地层岩性控矿特征第66-68页
        4.1.1 地层岩性控矿特征分析第66-67页
        4.1.2 岩石含矿特征第67-68页
    4.2 构造控矿特征第68-87页
        4.2.1 脆-韧性剪切带及控矿分析第68-76页
        4.2.2 褶皱特征及控矿分析第76-78页
        4.2.3 构造变形面理特征及控矿分析第78-82页
        4.2.4 脆性断裂特征及控矿分析第82-87页
    4.3 围岩蚀变控矿特征第87-90页
第五章 岩浆活动特征第90-104页
    5.1 侵入岩脉分布特征第91-92页
    5.2 侵入岩脉岩石学特征第92-94页
    5.3 侵入岩脉地球化学特征第94-101页
    5.4 侵入岩脉形成时代第101-102页
    5.5 侵入岩脉与金矿化的关系第102-104页
第六章 成矿流体特征第104-128页
    6.1 流体包裹体特征第104-114页
        6.1.1 石英脉产出特征第104-106页
        6.1.2 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第106-112页
        6.1.3 石英脉与金矿化的关系第112-114页
    6.2 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114-121页
    6.3 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第121-125页
    6.4 同位素特征第125-128页
第七章 三维矿化域数字模型研究第128-142页
    7.1 三维矿化域数字模型找矿预测的方法第128-130页
    7.2 三维地质建模第130-136页
        7.2.1 数据校验及工程数据库创建第130页
        7.2.2 实体模型第130-131页
        7.2.3 地表模型的建立第131页
        7.2.4 样品组合与分析第131-136页
        7.2.5 块体模型第136页
    7.3 矿化域空间结构特征第136-142页
        7.3.1 理论变异函数及各向异性椭球体参数第136-137页
        7.3.2 矿化空间分布规律第137-142页
第八章 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第142-159页
    8.1 矿床成因第142-151页
        8.1.1 成矿特征分析第142-143页
        8.1.2 成矿时代第143-145页
        8.1.3 成矿演化及成矿过程第145-147页
        8.1.4 矿床成因分析第147-148页
        8.1.5 与相似金矿床特征对比第148-151页
    8.2 找矿标志与找矿预测第151-159页
        8.2.1 找矿标志研究第151-153页
        8.2.2 找矿预测第153-159页
结论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5-176页
致谢第176-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维波动方程几种并行算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下一篇:汽车前纵梁用厚度梯度薄壁管斜向加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