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毛诗六帖讲意》的文学阐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第一章 《毛诗六帖讲意》文学诠释的方法和原则 | 第26-45页 |
第一节 涵咏玩味,立足文本 | 第26-30页 |
第二节 想象创造,以意逆志 | 第30-34页 |
第三节 存古却不拘泥,以文学手法解诗 | 第34-39页 |
第四节 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观 | 第39-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二章 《毛诗六帖讲意》之鉴赏批评论 | 第45-82页 |
第一节 字法、句法、章法的品评 | 第45-61页 |
第二节 关注诗歌形式的诗篇鉴赏 | 第61-74页 |
第三节 对诗篇审美特征的品评 | 第74-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三章 《毛诗六帖讲意》之修辞论 | 第82-107页 |
第一节 比兴 | 第82-90页 |
第二节 婉曲 | 第90-93页 |
第三节 模写 | 第93-94页 |
第四节 互文 | 第94-98页 |
第五节 错综 | 第98-100页 |
第六节 重叠 | 第100-102页 |
第七节 层递 | 第102-103页 |
第八节 警策 | 第103-104页 |
第九节 借用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四章 对《诗经》艺术范型的阐发 | 第107-125页 |
第一节 《诗经》源头作用的揭示 | 第109-117页 |
第二节 引后世诗文解《诗》,契合诗意和诗境 | 第117-122页 |
第三节 肯定《诗经》后世所不及的地位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结语 | 第125-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8页 |
后记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