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种群聚类的产品形态创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课题现状分析 | 第13-20页 |
1.2.1 工业设计内涵及外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 第15-19页 |
1.2.3 课题提出 | 第19-20页 |
1.3 课题理论及技术依据 | 第20-27页 |
1.3.1 产品形态设计 | 第20-22页 |
1.3.2 分解重构理论 | 第22-23页 |
1.3.3 知识工程 | 第23-24页 |
1.3.4 模糊前端理论 | 第24-25页 |
1.3.5 关键特征参数变换理论 | 第25-27页 |
1.4 主要研究问题与组织框架 | 第27-32页 |
1.4.1 主要研究问题 | 第27-28页 |
1.4.2 论文组织框架 | 第28-32页 |
2 产品种群形态创新知识体系 | 第32-50页 |
2.1 产品种群形态知识体系 | 第32-37页 |
2.1.1 产品种群形态宏观知识体系 | 第32-34页 |
2.1.2 产品种群形态微观知识体系 | 第34-37页 |
2.2 产品种群形态知识表达 | 第37-40页 |
2.2.1 产品种群形态树 | 第37-38页 |
2.2.2 产品种群形态原型表达 | 第38-39页 |
2.2.3 产品种群形态原型知识映射 | 第39-40页 |
2.3 基于联动分析的产品设计定位 | 第40-49页 |
2.3.1 产品种群属性 | 第41-43页 |
2.3.2 用户需求 | 第43-46页 |
2.3.3 设计约束 | 第46-47页 |
2.3.4 产品设计定位知识表达 | 第47-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产品种群 2D原型构建 | 第50-68页 |
3.1 基本概念及流程 | 第50-52页 |
3.1.1 基本概念 | 第50-51页 |
3.1.2 产品种群原型构建基本流程 | 第51-52页 |
3.2 产品种群样本抽取 | 第52-54页 |
3.3 产品种群形态基元关键特征获取 | 第54-58页 |
3.3.1 产品种群形态基元关键特征识别 | 第54-56页 |
3.3.2 产品种群形态风格意象 | 第56-58页 |
3.4 产品种群 2D原型聚合 | 第58-59页 |
3.5 实例应用 | 第59-67页 |
3.5.1 样本抽取 | 第59-60页 |
3.5.2 形态基元关键特征获取实验 | 第60-63页 |
3.5.3 产品种群风格意象获取实验 | 第63-64页 |
3.5.4 原型聚合及优选 | 第64-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基于可拓学的产品种群 2D原型推演 | 第68-86页 |
4.1 可拓学创新方法内涵 | 第69-71页 |
4.1.1 可拓学理论 | 第69-70页 |
4.1.2 可拓推演方法内涵分析 | 第70-71页 |
4.2 推演规则及控制向量 | 第71-77页 |
4.2.1 形态基元可拓推演规则 | 第71-75页 |
4.2.2 基元可拓推演控制向量 | 第75-76页 |
4.2.3 推演生长过程可拓描述 | 第76-77页 |
4.3 产品种群 2D原型推演过程 | 第77-80页 |
4.3.1 产品种群形态基元可拓推演过程 | 第77-78页 |
4.3.2 基于可拓学的产品形态设计过程 | 第78-80页 |
4.4 实例应用 | 第80-84页 |
4.4.1 原型获取与分析 | 第80-81页 |
4.4.2 2D原型可拓推演 | 第81-83页 |
4.4.3 推演应用展示 | 第83-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5 基于需求细分的产品种群形态群化设计 | 第86-108页 |
5.1 概念提出及其表达 | 第86-88页 |
5.1.1 用户需求细分表 | 第86-87页 |
5.1.2 产品种群形态群化 | 第87-88页 |
5.2 用户需求细分信息获取 | 第88-93页 |
5.2.1 用户需求细分价值表现 | 第88-90页 |
5.2.2 用户需求细分表模板 | 第90-93页 |
5.3 用户需求细分信息群组 | 第93-98页 |
5.3.1 用户需求细分信息聚类 | 第93-95页 |
5.3.2 基于KANO模型的需求分类判定 | 第95-97页 |
5.3.3 用户需求细分信息群组过程 | 第97-98页 |
5.4 产品种群形态群化设计 | 第98-101页 |
5.4.1 产品种群形态群化概念模型 | 第98-99页 |
5.4.2 需求-形态群化映射模型 | 第99-100页 |
5.4.3 产品种群形态群化流程 | 第100-101页 |
5.5 实例应用 | 第101-106页 |
5.5.1 需求细分信息获取及聚类 | 第101-102页 |
5.5.2 需求细分信息分类判定及统计处理 | 第102-103页 |
5.5.3 需求群组及产品形态群化设计 | 第103-105页 |
5.5.4 其他群化设计应用 | 第105-10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6 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种群形态进化趋势 | 第108-118页 |
6.1 TRIZ技术进化与需求进化 | 第109-112页 |
6.1.1 TRIZ技术系统进化模式 | 第109-110页 |
6.1.2 TRIZ需求进化定律 | 第110-112页 |
6.2 面向需求进化的产品种群形态创新模式 | 第112-115页 |
6.2.1 需求进化与功能进化 | 第112-114页 |
6.2.2 产品种群形态进化模型 | 第114-115页 |
6.3 实例应用 | 第115-117页 |
6.3.1 不良功能确定 | 第115页 |
6.3.2 基于需求进化的不良功能进化集 | 第115-116页 |
6.3.3 产品种群形态进化输出 | 第116-11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7 产品种群形态创新方法体系及原型系统功能设计 | 第118-132页 |
7.1 产品种群形态创新方法体系 | 第118-122页 |
7.1.1 关键概念有向图建立 | 第118-119页 |
7.1.2 方法体系整体构建 | 第119-122页 |
7.2 原型系统功能设计 | 第122-131页 |
7.2.1 原型系统功能构建 | 第122-124页 |
7.2.2 原型系统功能设计与展示 | 第124-131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8.1 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 第132-133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33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33-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8页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及其他成果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