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1-13页 |
1.3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3-18页 |
1.3.1 符号化模型检测 | 第13-14页 |
1.3.2 组合模型检测 | 第14-16页 |
1.3.3 统计模型检测 | 第16-17页 |
1.3.4 概率模型检测 | 第17页 |
1.3.5 模型检测工具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5 论文贡献 | 第20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构件系统 | 第21-30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构件系统 | 第22-24页 |
2.3 随机构件系统 | 第24-27页 |
2.4 带权随机构件系统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构件系统符号化模型检测 | 第30-41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符号化模型检测 | 第31-33页 |
3.2.1 符号化模型检测 | 第31-32页 |
3.2.2 分离迁移表达式方法 | 第32页 |
3.2.3 变量划分方法 | 第32-33页 |
3.3 构件系统符号化模型 | 第33-34页 |
3.4 构件系统符号化模型检测 | 第34-36页 |
3.4.1 构件系统变量划分 | 第34-35页 |
3.4.2 变量划分符号化算法 | 第35-36页 |
3.5 案例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构件系统抽象精化组合模型检测 | 第41-64页 |
4.1 引言 | 第41-43页 |
4.2 组合抽象构件系统模型检测 | 第43-48页 |
4.2.1 组合验证规则 | 第43-47页 |
4.2.2 组合验证的不完备性问题分析 | 第47-48页 |
4.3 精化方法 | 第48-52页 |
4.3.1 不变式增强 | 第48-49页 |
4.3.2 状态划分 | 第49-52页 |
4.4 构件系统验证框架 | 第52-56页 |
4.5 案例分析 | 第56-62页 |
4.5.1 车门控制系统 | 第56-57页 |
4.5.2 温度控制系统 | 第57-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随机构件系统概率分析和检测 | 第64-79页 |
5.1 引言 | 第64-65页 |
5.2 PRISM建模语言 | 第65-66页 |
5.3 随机构件系统模型翻译 | 第66-69页 |
5.4 构件系统随机行为分析 | 第69-77页 |
5.4.1 时钟同步协议案例 | 第70-72页 |
5.4.2 统计模型检测 | 第72-73页 |
5.4.3 模型抽象 | 第73-74页 |
5.4.4 概率模型检测 | 第74-75页 |
5.4.5 MPEG2播放器案例 | 第75-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6章 基于可行解的随机构件系统模型检测 | 第79-96页 |
6.1 引言 | 第79-80页 |
6.2 随机构件系统语义分析 | 第80-81页 |
6.3 iLTL模型检测 | 第81-84页 |
6.4 ipLTL模型检测 | 第84-93页 |
6.4.1 (k, d)-Markov模型及其收敛性分析 | 第84-88页 |
6.4.2 ip LTL的语法和语义 | 第88-89页 |
6.4.3 ip LTL模型检测 | 第89-93页 |
6.5 案例分析 | 第93-9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6-98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96-9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