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重庆碳酸盐岩钻井地热水热储温度与结垢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地热温标与热储温度第10-11页
        1.2.2 地热水结垢分析第11-13页
        1.2.3 重庆地热水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科学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7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7-2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20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17-19页
        2.1.2 社会经济概况第19-20页
    2.2 研究方法第20-25页
        2.2.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第20-21页
        2.2.2 数据分析方法第21-23页
        2.2.3 循环深度第23页
        2.2.4 补给高程第23页
        2.2.5 混合比例第23-25页
第3章 重庆钻井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第25-35页
    3.1 水化学类型第25-28页
    3.2 主要离子的来源第28-32页
        3.2.1 钻井深度对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第28-29页
        3.2.2 钻井地热水主要离子来源第29-31页
        3.2.3 控制地热水水化学的主导因素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5页
第4章 热储温度与循环深度第35-43页
    4.1 地球化学温标与热储温度第35-42页
    4.2 循环深度第42页
    4.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重庆钻井地热水结垢研究第43-63页
    5.1 重庆钻井地热水结垢趋势第43-45页
        5.1.1 碳酸钙垢第43-44页
        5.1.2 硫酸钙垢第44页
        5.1.3 硅酸钙垢第44页
        5.1.4 主要结垢物第44-45页
    5.2 重庆地热水碳酸钙垢的影响因素第45-46页
    5.3 重庆典型地热水结垢案例研究-以统景地热水为例第46-60页
        5.3.1 统景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第46-51页
        5.3.2 统景地热水来源与补给区域第51-53页
        5.3.3 统景地热水结垢趋势及产物第53-59页
        5.3.4 地热水锅炉结垢总量与腐蚀系数第59-60页
        5.3.5 统景地热水结垢腐蚀主要影响因素第60页
    5.4 防垢阻垢的建议第60-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论文主要结论第63-64页
    6.2 创新点第64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风景区客运过道站房外部形态设计研究--以成都及周边地区自然景区为例
下一篇:我国行政法院设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