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上跨地铁基坑开挖对区间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第9-11页
        1.1.1 课题意义第9-10页
        1.1.2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6页
        1.2.1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隧道变形的理论计算研究第11-12页
        1.2.2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隧道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2-14页
        1.2.3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隧道变形的室内试验研究第14-15页
        1.2.4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隧道变形的实测分析研究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第16-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下方隧道隆起变形的计算方法第19-33页
    2.1 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2.2 基坑开挖卸荷引起隧道变形的预测方法第21-25页
        2.2.1 初始卸荷附加应力第21-23页
        2.2.2 残余卸荷应力第23-24页
        2.2.3 隧道位置处土体回弹变形第24页
        2.2.4 隧道纵向位移计算第24-25页
    2.3 算例分析验证第25-27页
    2.4 参数分析第27-31页
        2.4.1 隧道基坑相对位置的影响第27-29页
        2.4.2 基坑开挖卸荷尺寸的影响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石鼓山立交上跨地铁基坑数值模拟研究第33-57页
    3.1 工程概况第33-41页
        3.1.1 工程基本情况第33-35页
        3.1.2 基坑支护结构概况第35-38页
        3.1.3 工程地质第38-40页
        3.1.4 水文地质条件第40-41页
    3.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41-45页
        3.2.1 数值模型的基本假定第41页
        3.2.2 数值模型的基本概况第41-42页
        3.2.3 数值模型的计算参数第42页
        3.2.4 数值模型的计算工况第42-43页
        3.2.5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5-55页
        3.3.1 基坑支护结构分析第47-49页
        3.3.2 基坑土体变形第49-51页
        3.3.3 隧道结构变形分析第51-53页
        3.3.4 地铁隧道变形与土层位移的关系第53-55页
    3.4 控制措施效果分析第55-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基坑开挖对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7-81页
    4.1 标准几何模型的建立第57-59页
        4.1.1 模型的基本假定第57-58页
        4.1.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4.2 基坑加固的影响第59-66页
        4.2.1 基坑坑底加固第59-62页
        4.2.2 基坑坑外加固第62-63页
        4.2.3 基坑加固作用机理分析第63-66页
    4.3 基坑尺寸及基坑隧道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影响第66-73页
        4.3.1 不同基坑开挖宽度及深度对下方隧道的影响第66-69页
        4.3.2 不同基坑开挖宽度及深度对侧方隧道的影响第69-73页
    4.4 基坑支撑体系刚度的影响第73-78页
        4.4.1 基坑围护结构刚度的影响第73-75页
        4.4.2 支撑竖向间距的影响第75-77页
        4.4.3 围护结构插入比的影响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5章 上跨地铁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及控制措施建议第81-93页
    5.1第81-91页
        5.1.1 基本监测原则及控制标准第81-82页
        5.1.2 隧道隆起变形监测点布置分析第82-83页
        5.1.3 主要监测项目第83-87页
        5.1.4 拟采用的监测技术第87-91页
    5.2 工程施工建议第91-92页
        5.2.1 基坑开挖安全控制措施建议第91页
        5.2.2 隧道拱顶隆起防范措施第91-92页
    5.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93-95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塔悬索桥施工控制的若干问题和地震响应分析
下一篇:基于TRNSYS的遵义某高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模拟分析